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docx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docx

ID:53846234

大小:13.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8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使用两极地区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

2、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二)教学难点1.在地球俯视图上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世界地图,请学生上台指出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地区,最后发现七大洲只剩南极洲没有涉及,从而引出极地地区。(二)新课讲授1、位置范围【幻灯片播放】展示极地地区的自然风光。【阅读课本】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提示南北极圈的纬度数。【分析地图】学生通过读图得出南北极地区的海陆状况:南极地区是海洋包围

3、南极洲;北极地区是陆地围绕北冰洋。【旧知复习】教师带领复习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知识。【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转动手中的地球仪,结合填图题,得出南极洲周围分别是什么大洋,北冰洋周围分别是什么大洲。2、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阅读课本】学生阅读课本,找到南极地区的三个称号。(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分析“冰雪高原”】课件展示“七大洲海拔对比图”和“南极洲冰盖示意图”,得出南极洲被厚厚的冰层覆盖。由南极洲厚厚的冰层引出南极的第一个气候特点——严寒。【资料展示】通过南极的气温数据以及与蚌埠冬季气温相比,让学生感受南极气温的酷寒。【学生讨论】结合教师提示“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分组讨论南极严寒的原因。【教师总结补充】总结学生讨论结果,并补充另一个重要原因,南极冰层的反射。【分析“白色荒漠”】展示南极降水资料,得出南极第二个气候特点——干燥【分析“风库”】通过南极风速与台风风速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南极地区的第三个气候特点——烈风。【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并与南极地区进行对比,得出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远没有南极那么极端。【教师讲述】由南北极环境差异引出北极地区有常住居民,而南极地区没有,且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没有北极地区丰富。【过渡】南极地区虽然没有常住居民,但每年有大量科学

5、家冒着严酷的环境前往考察,因为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的宝地”。3.科学考察的宝地【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总结科学家为什么要去极地地区考察?【师生互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南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教师扩展】教师讲述南极冰芯的钻取,分析冰芯是了解地球古气候古环境的一大途径。【学生读图】在南北极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个极地科考站,并记住名称和位置。【过渡】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前往极地地区考察,会不会产生废弃器材和生活垃圾呢?这会不会污染这片地球的净土呢?4.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教师讲述】现在科学家已经意识到要保护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垃圾都会带到科考站甚

6、至回国处理,但是对极地地区的生态破坏还有其他行为。【学生阅读】阅读课本,找出人类哪些行为破坏了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乱捕滥杀、石油泄漏)【教师补充】适当补充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南极臭氧层空洞的知识。【学生思考】学生课后思考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极地生态破坏,身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5.巩固练习6.布置作业:写一篇极地地区考察报告,说清楚你所到地方的位置、气候环境、所见动物、所到的中国科考站等。男生写北极,女生写南极。(三)板书设计极地地区一、位置范围(P92)南:66.5°S以南——海包陆北:66.5°N以北——陆包海二、自然环境冰雪

7、高原——酷寒南(P93)白色荒漠——干燥风库——大风三、科学考察(P96-P97)四、环境保护(P98-P99)五、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