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加强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上多下些功夫。【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886(2008)专辑-0119-02 1 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思
2、维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发展观: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在黑板上写了5、50、500后,引导学生思考:“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把这三个数量连起来?”对这一问题学生感到新奇,500总比50、5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通过讨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还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00
3、厘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时,教师再提出:“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像5、5.0、5.00这样的数的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如此,就能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使学生不仅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2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探究发现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探究知识,寻找规律,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探究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试一试、议一议、辩一辩、评一评,打破学生被动听课,一问
4、一答,死气沉沉的局面。要创设多向交流,形成师导生探,生动而又主动的良好情境。例如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统计某商店一个月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对这个店的进货提出你的建议。”这类案例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3 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突出思维训练数学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要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并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必须设法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其关键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要给学生留足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学生才有可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思维能力才会逐渐发展。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有限小数”时,关于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的实例后,再集中观察、比较概括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具有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很顺利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4 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第18卷专辑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8年06月Vo.l18专辑 Sichu
6、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JournalJun.2008*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刘先奎(塔河小学,四川宣汉636150)【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加强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上多下些功夫。【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886(2008)专辑-0119-02 1 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
7、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发展观: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在黑板上写了5、50、500后,引导学生思考:“谁能加上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