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龙泉市教坛新秀评比理论考试卷.doc

2008年龙泉市教坛新秀评比理论考试卷.doc

ID:53837745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2008年龙泉市教坛新秀评比理论考试卷.doc_第1页
2008年龙泉市教坛新秀评比理论考试卷.doc_第2页
2008年龙泉市教坛新秀评比理论考试卷.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08年龙泉市教坛新秀评比理论考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年龙泉市教坛新秀评比理论考试卷一、简答题(1、3小题6分,2小题8分,共20分)  1、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简答]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恢复学生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确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新型教师角色。  2、校本教研是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研究制度,请简要叙述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  [简答]基本过程:发现问题,确定主题——搜集资料,制订计划——分工合作,行动实践

2、——撰写案例,总结反思。  3、备课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它既是开展课堂教学前提,也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而备学生则是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你认为应该如何备学生?  [简答]备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二)差异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  备学生的指向和内容:  (一)知识基础(二)能力基础(三)认知基础(四)情感因素;  备学生的方法:  (一)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二)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用教材教”理

3、念的理解。  [论述]首先,体现在教学思想的转变上;其次,体现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再次,体现在对待“预设与生成”上。  5、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论述]教学案例的一般格式  (一)标题——醒目  1、用事件定标题  2、用主题定标题  (二)背景(案例的背景)  1、间接背景  2、直接背景  (三)展示(案例的描述)  1、展示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最大的特点在于明确的问题意识  2、解决问题。这是案例的主题,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应细致描述。  (四)反思(案例总结)(案例反思)  1、对问题解决利弊得失的分析  2

4、、自身启示与体会  3、读后解决问题的设想  三、案例分析题:用新课程理念对下列教学片段作出评析。(每小题20分,共60分)  6、【案例】这是一堂某小学一年级“10以内数的加法”的数学课。  任课教师借助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游戏”、“同桌做”、“上讲台说”等教学板块使学生知道并理解诸如“树上原来有六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二只小鸟,树上现共有几只小鸟?”等问题可以用数学式子表达为6+2=?。后来,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图片、运用加法、展开想象自由地提出有关“10以内数的加法”的问题并用数学式

5、子来表达。最后,任课教师还鼓励学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于是学生提出了诸如“我家原有两台空调,今天又安装了一台空调,我家现有几台空调?”等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评析】总的来说,本节课有点新课程的味道了。第一,让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过程;第二,让小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三,渗透了“教学内容生活化”等教学理念,等等。但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是,在幼儿园他们都已学习过“10以内数的加法”和“20以内数的加法”。为此,从价值取向这个层面来审视,在这样的一堂课中,任课教师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能否得

6、到有效地发展,而是课程内容是否被忠实地执行了,课堂教学理念还是“教材本位”。  7、【案例】这是一节我市某中学初中三年级的自然科学课,标题是“浮沉条件的探究”。  任课教师在让学生观察新泡在玻璃杯中的茶叶一部分已下沉,另一部分还浮在水面上后,就提出如下问题“决定物体(茶叶)浮沉的因素是什么呢?”不经过学生的“猜想或假设”这一科学探究的环节,教师就分发了事先设计并复印好的实验报告纸给每一个探究小组。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实验仪器课前已按小组安放在课桌上),将实验结果填在实验报告纸上的空白处就很顺利地得到了决定物体浮沉的两个重

7、要因素──重力和浮力。最后任课教师花了将近一半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即所谓的“过三关”──基础关、提高关和难题关。  【评析】乍一看本节课的标题,便使我们联想到新课程实施中所倡导的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研究)性学习,况且这还是一堂“用旧鞋走新路”的尝试课。但是各个小组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探究”出决定物体浮沉的两个重要因素──重力和浮力后,我们的感觉是在科学探究这个学习方式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这里的探究是变了味的验证。但本节课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学生利用刚学习的“浮沉条件”和以前所学的有关知识顺

8、利地过了“三关”后,我们清晰地感悟到,应试教育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还是那么得根深蒂固。(知识性教学仍占居主导地位)  8、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师:现在我们来看窗外,那儿有一棵松树。你第一次注意到它是什么时候?快,快说!  生8:到这间教室以后,上课分神,看过它。  生9:记得是我站在树下等同学时,那是一年多前的事,站在它下面有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