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31978
大小:6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8
《新课程生物实施后的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生物实施后的反思%1.新教材的特点1・《分子与细胞》⑴基础性: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注重基础性的特点。木模块精选了细胞生物学方血最基本的知识,阐述了生命的木质,即生命的化学基础和结构基础,实现白我更新的生理基础,实现自我复制的遗传信息基础。把细胞看••••••••成基木生命系统,以细胞的三大生命活动一一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息传递为主线,体现细胞的生命特征,这样有关细胞的知识不再仅仅是描述静态的细胞结构。(2)探究性: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注重探究性的特点。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在活动建议屮共设计了19个实验,其屮《分了与细胞》涉及了9个实验,占了近一半。另外,还有大量的探究活
2、动和资料搜集与分析,学生通过完成实验、探究以及参与相关活动,可获得最基木的实验技能和方法,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2.《遗传与进化》(1)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是木模块的重要任务么一,也是确定教材编扌非体系要重要考虑的问题(2)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如何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疔,是教材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3)以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木模块遗传学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
3、面的启迪。3・《稳态与环境》(1)“稳态”和“环境”是贯穿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所谓“稳态与环境”并不是个体水平的“稳态”与群体水平的“生物与环境”的简单加利而是将生物的个体和群体都当作生命系统来看,它们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屮,并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的稳态。(2)知识目标大多属于理解水平(3)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木模块侧重于宏观水平的内容,便于联系实际开展各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本模块内容设计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4・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T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生态T•程
4、五部分,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屮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可以看出,木模块的知识性目标以了解水平为主,情感性目标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屮,主要是调查、资料收集和处理以及实践操作等。鉴于课程标准屮的日标要求大多是了解水平,教学屮要避免教学内容过深过专。%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目标的变化要求教师1.更新教育观念课稈目标是一门课稈总体水平的标志Z-,是教师制定和实施每一项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屮学生物学课稈日标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它会随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课程目标上的变化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和领会新的
5、课稈理念和课程日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2.扩大知识面课程目标在知识方面的变化要求教师扩大知识面、改善1:1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应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应加深对“科学的本质”、“STS”的理解。1.转变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屮的首席”。2.调整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3.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应在课稈标准和指导Z下,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控制好课堂气氛,同时也要学会开发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课稈资源。课程li标是一个科
6、学体系,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方瓯的要求对科学素养的形成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教师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毎个模块的教学屮,全面落实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1.集体备课方式的转变说到集体备课,我们也并不局限在周二的一节课上,在平时的教学交流屮,处处进行肴备课、研讨活动。主要发生了以下几方血的变化。1.深入学习、探讨新知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二个选修模块组成的高屮生物学课稈,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前进了一大步。毫无疑问,这些内容的加入,使得高屮生物课稈更能反映当代蓬勃发展的生物科学的核必内容;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至是在
7、生物学本体知识上的要求。所以,在进行集体备课,我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新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学习课标,理解课程理念传统的教学屮,生物学教师一育是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来组织教学,而教学大纲在内容和要求方面的刚性,一方面限制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的白由度,同时也使得教学要求和程序更为明确。现在,课稈标准成了教学的基准,它只对相关内容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一方面给了教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纽•织教学的自由度,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把握教学要求的难度。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为此,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分析新课稈标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