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23873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7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开题报告宁夏长庆初级中学新课程要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要协调发展,三级课程要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校从成立以来,就开设以科技、体育、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但目前校本课程的开设存在诸多问题,如:没有成型的校本教材,所开设的课程没有特色,校本课程教师不稳定,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有所长,校有特色”的办学思想,真正确立校本课程作为必修课的应有地位,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科学发展,为学生潜能开发和特
2、长培养提供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快乐成长,和谐发展,我们需加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同时为了形成校本课程长效管理机制,积累校本课程开发经验,特开展此项课题研究。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1、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课程资源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认真开设积极实施,是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我校校本课程是在原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兴趣小组活动的提升,是对学生特长培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3、校本课程旨在为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
3、在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提供一个宏大的空间,为适应时代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一个机会。4、校本课程是必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培养、人格完善、素质提高。5、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校本课程开设的基础,是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长发展的前提条件,还是教师整理教学经验、形成学术成果的必要途径。为此,我们通过本课题研究开发一批适合我校学生学习、具有我校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为学生发展特长、开发潜能提供选择的机会,为教师学术研究搭建一个平台。6、校本课程的管理是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关键所在
4、,是校本课程开设的保证。我们将通过课题研究形成适合我校的一套校本课程管理办法,为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保证。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安排:1、成立课题组:组 长:于成义副组长:张忠国 霍德亮成 员:陈志超 杨文君 逯丹 张立军 牛永平 王静 周海涛2、召开课题开题会:(2011年元月)①讲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②讨论课题实施方案,安排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工作;③明确分工,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研究要求。3、选编校本课程资料: 2011年元月中旬至2011年3月初分工负责:① 科技活动教材:陈志
5、超、杨文君、逯 丹;② 毛笔书法教材:霍德亮;③ 国画教材:张立军;④ 民乐教材:牛永平;⑤ 舞蹈教材:王静;⑥ 花样跳绳教材:周海涛。资料选编要求:①立足学校实际。校本教材选编要以学校条件为基础,充分考虑我校的场地、器材、师资情况等教学环境,选择适合我校开展的教学内容;②立足已有经验。教材选编要参考我校曾经开设过的兴趣小组和校本课程,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学习内容;③立足科学合理。校本教材选编要注意科学性,编写要科学、合理、严谨,注意阶段性与完整性的结合、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结合,
6、立足长远,着眼现在,让学生学有所得;④立足兴趣和发展。教材编写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科技活动教材选编理、化、生相结合的活动课题各10个,其中5个适应初一年级,5个适应初二年级。⑤立足校有特色。要从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两方面确定内容方向,达到学的有特长,校有特色。4、修订校本课程管理办法:(2011年元月中旬至2011年3月初)由张忠国、霍德亮负责,在我校原有校本课程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5、修订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办法:(2011年元月中旬
7、至2011年3月初)由张忠国、霍德亮负责,在我校原有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办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6、课程实施:(2010年3月至2012年元月)①利用选编教材进行教学实践活动;②科技活动利用“劳技”课时间,安排进入课表上课,在初一、初二开课;③其它课程连同我校已上的课程利用周二下午校本课程时间,采用学生自选的,走班上课办法开课;④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7、课程实施情况的反思及教材、制度的修订完善:(2012年元月中旬至2012年3月初)8、再次实施课程:(2012年3月至2013年元月)9
8、、再次课程实施情况的反思及教材、制度的修订完善:(2013年元月中旬至2014年3月初)10、形成课题结题报告、结题。(2013年元月中旬至2014年3月初)三、预设的研究成果1、校本教材:①科技活动教材;②毛笔书法教材;③国画教材;④民乐教材;⑤舞蹈教材;⑥花样跳绳教材。2、校本课程管理制度:①校本课程教学评价办法;②校本课程管理办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