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作”行为?.doc

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作”行为?.doc

ID:53820688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7

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作”行为?.doc_第1页
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作”行为?.doc_第2页
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作”行为?.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作”行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该如何看待孩子的“作”行为?  今天,为各位家长介绍一位特教老师郭加对孩子爱“作”行为的见解,希望对您与孩子的相处有所启发。  所有的孩子,与生俱来就会通过表情及肢体动作自然地表露发怒、害怕、高兴等各种各样的情绪,生气就是这些基本情绪中的一种。其实,它是一种正常、健康的感觉,虽然让人觉得很不愉快,但它表示我们的身体不喜欢正在发生的事,让家长对这个问题产生警觉,对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问:摔东西、发脾气、和父母对着干,当一个孩子这么表现时,我们通常认为他很叛逆或者说他正在表现叛逆,孩子的这种表现蕴含着哪些深层意思?  郭加: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应该想到的是“一定有

2、什么事让孩子生气了”,而不应该认为“孩子很叛逆,怎么老是和我对着干”。  在生活中我经常听许多家长讨论,“我家孩子上课动来动去坐不定,是不是多动症呀?”“孩子不爱和人说话,见谁都不理,肯定是自闭!”“我的孩子上课老走神,是不是在注意力控制方面出了问题?”每回听到类似的话,我都很想像兔斯基那样使劲地摇醒家长:“嘿!世界上哪来这么多特殊儿童?不要给自己的孩子随便戴帽子呀!”  想一想,我们成人自己也会生气,也有发脾气拍桌怒吼甩门而去的时候,将心比心,当我们对着孩子发飙的时候,孩子是否也可以判定:“我的爸爸或妈妈有情绪控制障碍”?事实上,孩子的每一种情绪和行为的背后必定有引发它的动

3、机,家长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关注这个动机,而不只是急于处理孩子的行为表象。就像治病,如果只治标不治本,病依然还在身体里。  帮助孩子建立一套自我控制情绪的工具非常重要,只要家长愿意这样做,时间会还你一个平和、有趣又亲切的小孩。  问:为什么大部分的家长面对“有情绪”的孩子,会视为问题,而不是视为状态,急着按住孩子思想上的火苗,而不是让火苗在适合的地方开?家长不恰当的认知与处理方式,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  郭加:我们不能希望有什么灵丹妙药把孩子的负面情绪都消灭掉,就是我们自己也没有办法做到。生活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不如意,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不仅没有从

4、根本上解决问题,还给孩子埋下了更多的“炸药”。  换个说法,我们可以把“生气”看成是一场焰火表演,它为我们提供燃料,使我们有足够的能量修正错误。可是这场焰火在哪儿放、怎么放,很有讲究。如果我们在空旷的地方引颈观看烟花在夜色中绚烂绽放,这将会是一场让人眩目激动的演出;可是如果我们挤在一个密闭狭小的空间里放焰火,很可能在一瞬间使场面失控,给在场的人带来伤害。  既然这焰火一定要放,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帮助孩子学习把烟火搬到户外放,也就是在平时就要教导孩子学习一套技巧来“驯服”他的脾气。有了良好的自我控制力,孩子会比较受同伴的喜爱,在学业上也会较为成功,就更不用说生活会过得比较愉快了!

5、别忘了,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身为家长也应当与孩子一同修炼,假如家中的每个人都能掌握控制自己负面情绪的技巧,那我们的生活就会过得更加快乐与平顺。  在我的教育经验里,我认为家长至少应该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及认知发展有一些基础的了解,只有这样,你才能预测到孩子在不同阶段将遇到哪些困扰,理解和同情他的处境,并帮助他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问:上小学后,孩子的精神发育大约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精神成长需要哪些外部与内部环境的支撑?  郭加: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精神分析论是其中之一。这一派别里的主要代表学者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6岁到青春期的这一阶段为“勤奋对自卑”期。进入学

6、龄阶段,儿童开始准备系统地发展各项能力,而学校的学习和活动为儿童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场所。儿童通过努力追求这些技能而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儿童会因为害怕挫折或经历挫折而产生自卑感。在这一时期里,家长最大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并建立勤奋感,适当且坚定地让孩子去尝试一些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让他们发现,原来通过勤奋和努力,自己有能力出色地完成任务。  儿童情绪的发展和认知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刚出生的婴儿也会用表情、声音及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的高兴与生气。但随着孩子社会化的成熟,新的情绪就会慢慢出现:如在孩子二三岁时就会出现内疚、骄傲、羞愧和难堪等情绪。而孩子在认知水平

7、逐步提高后,他们也开始学习用社会认同的方式来反映他们的情绪,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通过更微妙更高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正如歌词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和所有成功的人一样,特殊儿童的成就背后也一定有他们付出的用心与努力,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性让人们会不自觉地放大了他们的成绩。  问:有些特殊的孩子,他们通过一些方式,比如绘画、音乐等展现了其强大的精神世界,让人震撼。这些孩子的成长,特别是精神层面的成长对其他孩子及家长有什么启示?  郭加:我接触过各种类型的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