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19189
大小:18.9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7
《浅谈对说课的理解.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对“说课”的理解济源下冶一小卢丽霞许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都有过“试讲”或“说课”的经历,对于前者,他们很熟悉常常手到擒来。但对于“说课”他们知之甚少,弄得不知所措。其实,“说课”同样是新课标下教师必备的技能和素质,关于“说课”我想谈谈自己的浅见。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同行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教师的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授课实战演习。二、为什么要说课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更新,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的进步发展。“说课”越来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各学科
2、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尺,甚至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招聘、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说”和“讲”本是同义词,而“说课”和“讲课”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讲课,面对的是学生,靠的是每位教师的知识,表演等方面的综合才能。看的是课堂上的真功夫。而说课则不同,说课没有教学对象的互动反馈,是对你的同行、上级甚至是专家、学者展示你对某节课的思考和处理过程,表达你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或专家们点评,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因而说课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每位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二、如何说课说课,就是指在教师备课之后,由执
3、教者说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包括向听课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因而说课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说教材,所谓“说教材”是指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和结构、重点和难点,编者意图及本节课的地位,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和作用等等。 2.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课堂设计提出了三维目标,他们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下的说课必须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如何从这三个角度去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说课时要做到用词恰当,表述全面具体。3.说教法和学法说课不仅要求教师说出怎样教,还要说出学生怎样学,每位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
4、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要选出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例如,高二物理中“单摆”的教学采用的方法是:①实验演示教学;②用分析、归纳法总结运动规律;③用数学方法推理④学生应结合课堂实验、日常生活实例,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4.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指教学思路和顺序,它体现了课堂结构和设计,一般要说出教什么,怎样教,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设计教学疑问、讨论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再巩固练习,课堂小结。5.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升级的重要因素,他能促进教师改进教学、适应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
5、自身品位,课后反思主要包括:①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②反思自己的得失、成败以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教学灵感;③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 四、如何把课说好 说课质量的高低不仅与个人素质能力相关,还需要教师作充分的准备,要想说好一堂课,我想至少要作以下几方面的准备:1.要“钻”主要是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钻研大纲。明确教材结构,大纲要求,把握好教学定位。2.要“解”在钻的基础上,解读常见的问题或者遇到的问题,解析学情,确定教学指导思想与基本教学方法。 3.要“定”把握教材结构,大纲要求,确定教学方法之后应根据说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敲定说课讲稿。4.是“说”说课讲稿定了之
6、后,我们可以试讲,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说课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关于说课和备课的联系和区别说课和备课都是教师为准备某一节课而作的思考和做法。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①着重点不同,说课和备课都要解决教学中的“教什么,怎样教”等教学内容,但备课着重在“教什么”,而说课着重的是“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②针对的对象不同,备课、讲课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备课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种陌生的或全新的内容,备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教内容及方法,说课则不同,他的对象是教师,是同行,这些听者不是要学会你所教的内容和方法,而是要了解研究“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问题。③
7、目的不同,备课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而说课的目的是为了交流知识,切磋教艺,提高教学水平。简言之,说课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能更快更好接受它并能有效地转化为技能付诸实践,从而高质量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说好课,有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