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结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

穴位注射结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

ID:53792917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7

穴位注射结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_第1页
穴位注射结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_第2页
穴位注射结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_第3页
穴位注射结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穴位注射结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穴位注射结合紙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验证穴位注射结合紙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穴位注射结合紙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例,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通过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1〜2个疗程,观察恢复情况并评价,其有效率为88.8%,疗效显著。结论穴位注射结合紙管滴注治疗,能够快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提高恢复效果。关键词:穴位注射;紙管滴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临床大部分采用非手术治疗,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腰痛及臀部、下肢的疼痛麻木,严重者行走活动不利,我科自2011

2、年3月〜2013年3月以來,以穴位注射结合紙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例,患者症状消除快,恢复效果佳,现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住院,并纳入临床路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5例,其中男49例,女76例;年龄20〜81岁;病程3d〜20年;双侧发病者35例,单侧发病90例;CT或MRT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以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1・2方法1.2.1穴位注射治疗选取患侧环跳、承山、足三里,取复方当归注射液3ml,常规消毒皮肤后快速进针,进针约

3、2cm,回抽确认无回血,每个穴位分别注入当归注射液1讷,注射1次/d,10次为1疗程。1.2.2舐管滴注治疗患者俯卧,競部垫枕抬高骨盆,消毒后取紙裂孔进针,针尖入舐管腔约2cm左右,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留置针管,将2%利多卡因lOiii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索Bl针0・2g,维生索B12针lmg,确炎舒松A针80mg加至100ml生理盐水中,予以滴入舐管腔,滴速要求先快后慢,在滴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7d治疗1次,2次为1疗程。1.2.3两种治疗方法合用,治疗1〜2个疗程。2结果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

4、定。痊愈:腰腿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腰部活动良好,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完全恢复工作;显效:腰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过重活动示仍有轻度疼痛不适,休息后缓解,基本恢复工作;好转:腰腿痛等自觉症状部分消失,活动仍有轻度障碍,部分恢复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治疗后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3~6个月,其中痊愈54例,占43.2%;显效36例,占28.8%;好转21例,占16.8%,无效14例,占11.2%,总优良率为88.8%。3讨论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腰椎椎管内的神经根因炎症变化导致充血、水肿,对疼痛界常敏

5、感,表现为下腰痛,腰部活动不利,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因此,缓解神经根非特异性炎症,可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冃的。在保守治疗中,穴位注射[2]及舐管注射均能缓解疼痛,抑制炎性反应是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并逐渐趋于重要地位。从传统中医理论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的〃痹症〃范畴,其常因局部气血凝滞,痹阻筋脉,〃不通则痛〃所致。故治疗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针刺取穴环跳、承山、足三里,可疏导局部经络之气,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而注射所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由当归、川茸、红花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3],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周围微循环,增加局部血

6、流量,消除水肿,缓解周I韦I组织的粘连,消除无菌性炎症,从而消除疼痛。穴位注射是一种把脸穴和药物效应有机结合起来的治疗手段,药物在穴位处有一定的吸收时间,加强了穴位针刺感应和延长了刺激时间[4]。紙管滴注则利用紙管解剖特征使药物经紙管作用于脊椎病变部位,注射药物中利多卡因具有镇痛及松解平滑肌的作用,地塞米松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消除水肿,防止粘连,具有抗炎抗免疫反应作用,维生素B1、维生索B12,能够逐渐修复损伤细胞,从而恢复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且舐管穿刺滴注药液对督脉的腰俞穴(既紙裂孔外)产生持续的刺激作用,具有调督脉、行气血、通经络

7、的功效,属针灸学远部取穴原则。穴位注射结合舐管滴注治疗,通过药物治疗,能迅速有效的抑制神经根炎性反应,缓解疼痛,且局部与远端穴位配伍,通过脸穴调节运行整条经络的经气,平衡阴阳。临床上操作简便,见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2]王清跃•穴位注射的临床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2013,170(8):160-161.[3]周益萍•从瘀论治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J].针灸临床杂,2008(9):6.[4]陈兵•综合疗法治

8、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J]•实用屮医药杂志,2013,29(7):555-556.编辑/哈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