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doc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doc

ID:5378199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6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doc_第1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doc_第2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内容提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段的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运用意识。”本课题从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策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学生在后继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也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问题意识解决问题探索知识策略研究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

2、疑必有所思。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没有遭受任何权威的压迫,在课堂上,只要老师引导的正确,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可使学生的感官、思维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始终保持在不断探索新知的情感冲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一、要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

3、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而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教师应当摒弃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多使用赞扬激励性的语言,不但对质疑能力强的学生及时

4、肯定,还要宽容地对待那些质疑能力差的学生。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争辩。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质疑问难的信心,乐于思维,乐于发现。   二、教给学生方法,让其善于质疑。   语文课上质疑的角度很多。可以针对课题质疑,可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一看见这个题目都想知道什么呀?从而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课文重难点或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直接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矛盾的问题,能在原有的认识上加深理解。不管从什么角度质疑,都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在备课时预设出学生

5、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引导他们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这里,教师就要深入文本,与文本内容对话,通过文本与作者对话,选择从哪个角度让学生质疑,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预想一下学生会怎样质疑,会不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切主题的情况等,制定出引导他们提出合理问题的方案。这样,不但渗透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还能使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尊重每一位积极发言的学生,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当有学生提的问题较好时,可以这样说:“你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提出的问题真棒。”当有同学提出同样的问题时,可这

6、样说:“你的想法跟某某某的一样,看来也动过一番脑筋了,再好好想想还有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吗?”当有学生提出肤浅或无关的问题时,可这样说:“你真是一个积极动脑的好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简单,但老师同样很欣赏你,请再仔细看看课文有没有更有价值的问题呢?”……再次,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能流于形式,对于从课文内容出发寻找问题,一定要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也让学生质疑,但又为了不托堂,只留给一点时间思考,有的甚至不读就让学生质疑,这样做实际上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只是少数优生有所领会,却达不到面向

7、全体学生的要求。   再有,在一些疑难问题面前学生可能一时无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小组交流,通过合作发现问题。不过,教师要讲清楚要质疑什么,要求一人说时,其他同学能够一边认真听,一边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应该深入进去,挖掘文本本质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也可师生共同讨论质疑,以便让学生能够达到与作者的对话。比如,在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这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的快乐是什么?但我还想让他们再提出更深层的问题:波

8、斯猫怎样才能找到快乐?于是,我说:“刚才,有个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波斯猫找到快乐了吗?’我们已经知道答案了,它没有找到快乐。那么,你想不想帮它找到快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