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

ID:53772159

大小:36.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6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_第1页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_第2页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_第3页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_第4页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这是《大学》首章前三节。其中最后一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应结合《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章来研读。《论语·子张》篇记录孔门众弟子的言论,这时孔子已经逝世,弟子们之间的分歧已见端倪。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游批评子夏

2、传授弟子的内容“抑末也,本之则无”,认为“学”有本末,应该专注根本。子夏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以“事有终始”来回应子游对其舍本逐末的批评,“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其中“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一句,非常深刻,应结合孟子对“金声玉振”的阐述来领会其义理。《大学》作者曾子与子游、子夏均是孔子晚年所收弟子,曾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应是对子游、子夏6之言进行权衡折衷的意思。孔子反复强调“学”,“学”字为孔门第一义,到底应如何“学”,这正是曾子作《大学》所要阐明的问题。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朱子注解曰:“明德为本,新(亲)民

3、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朱子认为这是总结上文两节之意,其实该句主要功能不是承上,而是启下。下文以“欲…必先…”为格式展开的八条目,正是基于“知所先后”的原则而阐述大人之学的首末次第。由于八条目是对三纲领的具体落实,如朱子曰,“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亲)民之事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也有承接上文之意。但朱子说“明德为本,新(亲)民为末”,把本末绝对化且割裂为“二”。阳明先生在《大学问》中说:“夫木之干,谓之本,木之梢,谓之末。惟其一物也,是以谓之本末。若曰两物,则既为两物矣,又何可以言本末乎?”其实,物之“本末”与事之“终始

4、”应结合起来理解。只有在大学之道的入手处,在所谓“始位”区分一下本末才有意义。“古之学者为己”,君子立志为学,当然应该以“明明德”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不能立德修身,“齐”“治”“平”的外王事业都是空谈。这种意义上的“本”,6即是发端处,《中庸》所谓“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这时才可以说“本始所先,末终所后”。但另一方面,明明德必然体现为亲民,有子曰“本立而道生”,《中庸》所谓“修身则道立”。儒家心性功夫笃实就体现在这里,阳明曰:“只说‘明明德’而不说‘亲民’,便似老、佛”。在“终位”上,就不能再说“明德为本,新(亲)民为末”。“明

5、明德以亲其民,而亲民以明其明德,则明德、亲民焉可析而为两乎”?“亲民”虽由“明德”而展开,但“明德”本身就体现为“亲民”的事业,“亲民”已经由“末”而转化为“本”了。阳明曰:“自‘格物致知’至‘平天下’,只是一个‘明明德’,虽亲民,亦明德事也。明德是此心之德,即是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君子决不是先“明明德”,然后再去“亲民”。“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站在“万物一体之仁”的高度看,“亲民”不是去奉献自己,而是尽自己的本分,“亲民”即是在明此心之仁德,阳明所谓“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由此可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是正心功夫

6、。心之明德扩充到“身”,则是“身修”,“身修”之“身”即是“心”;心之明德扩充到“家”与“国”,则是“家齐”、“国治”,“家”与“国”也是“心”。“明明德于天下”,即是此心之明德扩充到6天下,这才是“止于至善”。阳明提出的“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应该这样去领会,身、家、国、天下,都是“主”而不是“客”,君子应该像敬畏自己的良知本心一样去敬畏家国天下,孟子曰:“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三“终”与“始”之间也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子夏曰:“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如果仅从事情上去解读“终”、“始”,做事情有始有终,难道就是圣人了?这样理解显然是肤浅的。“终”“始”是心性修养功夫,

7、《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孟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朱子说“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把“本”“末”分别与“始”“终”相对应,过于简单化且是错误的。不能静态地看待“本”“末”之间的关系,如“明明德”与“亲民”,在“亲民”的过程中包涵着内外人我之间的转化,“末”在不断归于“本”。“本”既作为发端处,是“始”,也更是“终”,孟子所谓“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唯有如此,“本”才是“一以贯之”。通常说“万事开头难”,这个“始”是“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