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大蛋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分析-论文.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大蛋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分析-论文.pdf

ID:53769406

大小:165.6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大蛋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分析-论文.pdf_第1页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大蛋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分析-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大蛋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分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淮海医药》2014年7月第32卷第4期JHuaihaiMed,July2014.Vo1.32,No.4·35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大蛋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分析卢燕,张晓红【摘要】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与甲胎蛋白,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肿瘤坏死因子。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92例不同血清标志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HBs与AFP、CTx、TNF的含量,并对相关性及这些指标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LHB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r

2、eS1阳性率,89例“大三阳”组患者血清ALT、CTx显著高于89例“小三阳”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小三阳”组LHBs、AFP、TNF显著高于“大三阳”组,2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LHBs比PreS1更灵敏,其含量显著升高,与AFP、CTx、TNF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能动态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发展趋势。【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甲胎蛋白;肿瘤坏死因子;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中图分类号】11512.62【文献标识码】A【文

3、章编号】1008-7044(2014)04-0353-02乙肝病毒S基因编码的表面抗原大蛋白包括前s1区和表1大三阳组LHBs与PreS1阳性率比较前s2区,在空间上具有两种不同的跨膜构象,作为HBV的包膜蛋白,内侧可以和HBV核壳体膜结合,是HBV成熟包装的关键因为大蛋白包括PreS1,而PreSl是不能单独游离于血液中,检测PreS1无法阐述大蛋白的临床意义,而且PreS1所用抗原为简单多肽线性表位而LHBs用的是立体构象型抗原,表2d~-阳组LHBs与PreS1阳性率比较使得单独用PreS

4、1检出率偏低。目前血清中III型前胶原肽(PCIII),IV型胶原(CIV),甲胎蛋白(AFP),透明质酸(HA)及层粘蛋白(LN)的测定在肝硬化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有较多的报道。关于LHBs在乙型肝病患者肝硬化指标中的研究较少,为了解LHBs在乙型肝病患者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测定的意义,我们对182例乙型肝病患者血清中LHBs、阳”组患者ALT、CTx含量分别为(28.132±16.435)ng/L,AFP、CTx、TNF及ALT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了(239±0.387)ng/L;

5、显著高于“小三阳”组1(4.588±6.171)分析,现报告如下。ng/L,(0.866±0.303)rig/L;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1对象与方法0.001);“小三阳”组,LHBs、AFP、TNF含量分别为(19.295±1.1对象乙型肝炎患者182例,其中“大三阳”91例,年龄6.741)、(7.495±1.536)、(14.454±3.252);显著高于“大三3~67岁,平均年龄25.36岁;“小三阳”91例,年龄lO~58阳”组(11.740±1.378)、(4.973±2.154

6、)、(5.889±1.140);岁,平均年龄30.82岁。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见表3。1.2方法试剂: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试剂盒;LHBs定表3“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各指标比较(±)量检测试剂盒;CTxTNF试剂盒;AFP定量试剂盒。ALT采用组别LHBs(S/co)AFP(ng/mI)F(U/m1)CTx(ng/L)A~(U/L)贝克曼DXC一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大三阳”组11.740±1.3784.973±2.1545.889±1.1401.239±0.38728

7、.132±16.435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处理,各组数据均用“小三阳”组19.295±6.7417.495±1.53614.454±3.2520.866±0.30314.588±6.171±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及相关分析,四格表比较采用×。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3ALT正常组与ALT异常组乙型肝炎患者各指标之间的2.1LHB与PreS1阳性率比较9l例乙型肝炎“大三阳”血比较A正常组与ALT异常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LHBs,清模式中Pr

8、eS1抗原阳性41例,LHBs阳性89例,差异有显著AFP,TNF及ALT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清中CTx含量2性()(2=46.02>3.84,P<0.05)。见表1;91例乙型肝炎“小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4。三阳”模式中PreS1抗原阳性23例,LHBs阳性86例,差异有2.4AFP正常组与AFP异常组乙型肝炎患者各指标比较2显著性(x=61.06>3.84,P<0.05)。见表1。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FP,TNF及AIJT含量差异均有显著2.2“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各指标比较89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