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注射剂大会资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解读_蔡虻

2010注射剂大会资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解读_蔡虻

ID:5376349

大小:426.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08

2010注射剂大会资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解读_蔡虻_第1页
2010注射剂大会资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解读_蔡虻_第2页
2010注射剂大会资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解读_蔡虻_第3页
2010注射剂大会资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解读_蔡虻_第4页
2010注射剂大会资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解读_蔡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注射剂大会资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解读_蔡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解读一、背景二、指南内容介绍(一)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1、一般原则证据导管接口是导致导管内微生物定植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较长时间的留置导管。研究表明,导管留置时间超过一周后,由于输液接口导致的相关感染占51%感染的危险性随着无菌操作的标准化而下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静脉治疗小组人员对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并发症有显著作用推荐意见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使用最大限度的无菌防护屏障: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无菌衣和大的无菌巾(A)所有被血液污染的一次性物品和(或)锐器(包括但不局限于针头、导丝、探针、手术刀等)应丢弃在不透水、防穿透、不能

2、打开的锐器盒中并定时更换(A)确保输液管路各通路入口的无菌,将污染的危险性降到最低(A)2、手卫生证据国内的研究证实,医务人员手上格兰阴性杆菌携带率高达20-30%国内研究显示,盛在皂盒中的肥皂带菌率100%,悬挂放置后带菌率为16.7%手套的不可见渗透问题推荐意见戴手套前和脱下手套后也需洗手(C)使用手套不能代替洗手(A)手上有可见体液、血液或可疑手被污染时,应立即用抗菌或非抗菌皂液和水进行洗手(A)3、无菌器具的应用证据使用单腔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双腔导管的患者导管的接头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导管

3、连接装置可导致0.4%的污染机会,增加连接装置,污染概率将成倍增加CVC和PICC在体内最长保留时间尚无明确规定有研究显示使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液、脂肪乳、粉剂抗生素等高微粒静脉注射用药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普通输液器推荐意见当留置的导管不再需要时,应考虑尽快拔除(A)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发生并发症(感染和非感染)危险度低的导管,置管技术和部位(A)为减少针刺伤的发生,选用防针刺伤的穿刺器具(C)确保输液系统附加装置的安全使用,防止漏液和损坏(B)4、无菌药液的配制证据文献报道,溶液放置3-5小时,细菌可呈对数生长研究证实在稀释药

4、液过程中,液体污染的程度与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针头大小、注射器使用时间有关针头插入瓶塞次数越多,产生的胶塞微粒就越多,针头越大,配液时液体中产生的胶屑就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流经针头后液体所含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注射器使用时间越长,污染率越高推荐意见常规液体的配制都应在空气清洁的环境中完成,最好在层流净化台和有层流通风设备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C)配制液体必须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规程(A)药液配制和使用,应依据药典和药物配伍禁忌标准执行(C)在配制及输注液体和药物之前,需明确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C)配制液体的注

5、射器应一次性使用,并选择18G(直径1.2mm)以下针头配制液体(D)5、皮肤消毒证据显微镜下显示:微生物主要附着在导管外径的表面,葡萄球菌是一种皮肤表面常驻的细菌,是导致2/3的静脉相关感染的微生物,是最常见的导致菌血症的革兰氏阳性菌最新的研究表明:使用2%氯已定消毒比10%络合碘更能有效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或中心静脉导管细菌的种植虽然有大量证据表明氯已定的优良作用,美国CDC一直没有建议将其应用于年龄<2个月的婴儿美国INS提出,可用于皮肤消毒的有乙醇、氯已定、络合碘、碘酊,可以是单方制剂,也可以是复方制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推荐意见静脉穿刺

6、前,对皮肤不清洁者先行皮肤清洁后,再进行消毒(A)以穿刺点为中心环行消毒,由内向外旋转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如用贴膜覆盖穿刺部位,其消毒面积应不小于贴膜面积)(C)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再行穿刺(B)用于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的有乙醇、氯已定、络合碘、碘酊(A)使用消毒措施后不要再进行穿刺部位的触诊,除非再次消毒(A)对于年龄<2个月的婴儿不建议使用氯已定消毒皮肤(B)避免对新生儿使用碘酊,因为它对新生儿甲状腺有潜在影响(B)6、锐器、危险材料和危险性废弃物的处理证据美国CDC1989年提出:患者的血液、体液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都应充分地采用各种

7、屏障防护设备,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最大限度地双向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做毁形处理”“锐器物应在使用完毕后立即放入专用处理容器”“操作者在操作时应携带专用处理容器”推荐意见使用带有预防锐器刺伤安全装置的锐器盒(A)护士在实施可能导致飞沫或血液、体液飞溅操作时,应采用最大限度的保护屏障

8、(A)所有受血液污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