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安身、安神、安魂?-论文.pdf

何以安身、安神、安魂?-论文.pdf

ID:53760823

大小:294.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4

何以安身、安神、安魂?-论文.pdf_第1页
何以安身、安神、安魂?-论文.pdf_第2页
何以安身、安神、安魂?-论文.pdf_第3页
何以安身、安神、安魂?-论文.pdf_第4页
何以安身、安神、安魂?-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何以安身、安神、安魂?-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为了你,怎样的声音震颤,记住吧,肉体。”(《记住吧,肉体》)当诗人“剔除诗歌的一切繁复童新表达手法”(布罗茨基语)之后,诗才成其为诗,“世界”才回到世界,“身体”才回复到“年轻=~z--目缶而美丽”的原始意义,虽然“贫乏”,却格外真实。●结构我们的身体,从解构自己的灵魂开始。这是此刻不得不为之的结语,却又似乎是另一零岳专篇文字的题记。号2012年8月1日至30日2012年10月22日改圈(原载于《作品》2013年第2期)/;/何以安身、安神、安魂?文/周明全《沉重的肉身》传递出的信息很庞杂。表面上看,《沉重的肉身》是写生命的,从垂死的祖

2、母写到父母一代再写到作者自己一代,最后写到自己幼小的女儿这一代,时间跨度整整四代人,对生命有全方位的哲学思考。和史铁生的《我和地坛》一样,是一篇对生命进行深刻解剖的散文。同时,《沉重的肉身》充满对生命的悲悯和悲剧意识,因此也弥漫着人文气息。中国人面对死亡,往往采取存而不论的策略,孔子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就是国人典型的生死观。执着于现世的生活,不太重视死亡,难免就活得浅,缺少深度。《沉重的肉身》看似是写庸常的生活,其实,着力点是写生活的背面,即死亡,或者准确点说,是写在死亡面前的活着。这样的写法,使《沉重的肉身》呈现出一种纵横通透的立体感。

3、“死亡”存在于每个生命中,每时每刻,生命都在时间里流逝,其最终t~0,03宿都是死亡。但受国人生死观的影响,我们所见的文字,大多只重生的书写,而很少直面死亡或者拷问灵魂。对死亡的思辨,是一个人获得人生深度的必修课,一个民族同样如此。中国人对死是忌讳的,每天都看到死,甚至每天都在经历死的胁迫,却不认识死亡是什么。死,往往被当作活的阴影,其实,每个生命都是死亡的携带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人之所以活得浮躁、轻浮、低俗,死得稀里糊涂,就是因为对死亡理解不够。《沉重的肉身》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直面死亡,直面人生。作为一位1981年出生的年6O轻作家,

4、江飞三十多岁就开始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实属是思想者之为,由此,江飞的人生深度和他的思想深度在一个很高的层面合二为一了。我相信,如果顺着这种思考走下去,江飞将前途无量。人生在世,首先要安身,身有所安,才能静,静才能安神,最后达到安魂。这似乎牵涉哲学和宗教问题,然而,中国人的宗教观是简陋的,正如文章中的祖母,翻来覆去念叨的也就那四个字——阿弥陀佛。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即便是“阿弥陀佛”,也充满了世俗味。让人惊喜的是,江飞并没有沉浸在生与死的对决中难以自我突破,而是由此推及现代文明的生死问题,这使得《沉重的肉身》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价值,无怪乎

5、此文能获第三届全国高校征文一等奖。《沉重的肉身》也是对现代社会、现代文明的无声反抗,有一重隐喻色彩。“是谁在消灭我们的身体”,潜在的语义是——谁在折磨我们的灵魂?所以,作者提出了“众生平等”的问题,作者也疑虑重重——“指的是身体,还是灵魂,是现世的存在,还是来世的可能?”这也意味着平等从来没有实现过,所谓的平等究竟是指哪种平等?江飞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努力进行批判反思,他借卡瓦菲斯的诗来表达,“剔除诗歌一切表达手法之后,诗才成其为诗,世界才回到世界,身体才回复到年轻而美丽的原始意义”。现代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积累而非文明传

6、承基础之上,指望通过物质的极大丰富来达到众生平等,这实在是一件违背发展规律的蠢事,因为人类心灵的安宁主要是精神的丰富和解放,而不是物质的丰富和包围。简单素朴的生活,丰富解放的心灵,或许更有利于人与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结构我们的身体,从解构自己的灵魂开始。”这是点睛之笔,《沉重的肉身》正是从解构人的灵魂来结构人的肉身的,同时,也由此暗喻了只有解构被现代社会异化了的灵魂,才能重新结构自我,才能回到年轻而美丽的原始生命。何以安身?在文章的第二节“乙”中,江飞通过自己如何抗拒与老人过于密切的接触,以及惧怕“过早预知又无可避免的衰颓”,描

7、写了死亡的气息。对于老人,或者每一个人,时光的运行,就是死亡的迫近。“在故乡罗岭的这几年,祖母几乎整日躺在床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身体似乎成了床榻的一部分,或者说她就是一张床,瘦硬的骨头仿佛床板,残余的皮肉仿佛床单和垫絮,每天她就睡在自己的身体里,从白昼到黄昏,到黑夜,再到黎明。”对祖母卧床的身体,“她的身体似乎成了床榻的一部分,或者说她就是一张床”这个比喻让人惊叹,而不分昼夜的昏睡,实际上也暗指了祖母的生死之界已模糊不清了。祖母衰老了,死亡早已被提前预告;父母也慢慢变老,父亲退休后,血压和鼾声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而性事却越来越少;劳

8、累一生的母亲,晚年也只能依靠打牌来消磨时光;而三十岁之后的江飞,也被时光一路催老,使其亲近自己的衰老而忧心忡忡。祖母的衰老,实则影射了村庄的衰老。在现代化、城镇化的胁迫下,乡土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