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高考热点 漫话极限思想-论文.pdf

透视高考热点 漫话极限思想-论文.pdf

ID:53751827

大小:189.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3

透视高考热点 漫话极限思想-论文.pdf_第1页
透视高考热点 漫话极限思想-论文.pdf_第2页
透视高考热点 漫话极限思想-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透视高考热点 漫话极限思想-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年。高考之窗o透视离考燕点漫话极限思想华志远(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213031)极限是近代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思不等式的左边为n)==1+1.要想,是微积分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利用极限可以让学生从有限中想象无限,从近似中使原不等式恒成立,只需n)的最小值大于体验精确,从量变中感受质变.高中数学教材等于。成立,但,(n)是关于n的减函数,因此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渗透极限思想,尤其在只有n越大n)才能越小,为此令n一+∞,函数、数列、概率、导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得,(n)一÷

2、,于是÷≥。,即n≤1.章节尤为突出.由于近几年高考在能力把关例2(2010年江苏高考试题)设各项均题的设计上,频频指向极限思想,以检测学生为正数的数列{a}的前n项的和为S.已知的创新潜能,因而引来高度的关注,但仅靠高三阶段一些习题的零星讲解,极限思想未必2a=n。+,数列{}是公差为d的等差能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在解决问题时数列.难以得到广泛推广.以江苏高考为例,近几年(1)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用n,d表的能力把关题持续涉及该思想,但得分率仍示);几乎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教师对极限

3、(2)设c为实数,对满足m+n=3k,且m思想缺乏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教材中极限≠n的任意正整数m,n,.i},不等式.s+S>思想的渗透,没有从课程的角度加以开发和cS都成立,求证:c的最大值为S-.利用,因而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举例说明极限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解(1)略.一、凝练极限思想。寻找解题思路(2)由题设知√s=~/s。+(n一1)d=极限是从数量上描述变量在无限变化过+(n一1)d,S=d2n+2(一d)n+程中的变化趋势,用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步(~/口1一d).骤为:对于被考

4、察的未知量,先设法构造一个当凡≥2时,a=

5、s一S一I=2dn+2d与它相关的变量,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最后用极限计算一3d,由2a=口。+0,,得=d,即n≥2时,a=(2n一1)d.又al=d,故有来得到该结果.由此可见,极限思想蕴育的前提是变化与运动,认识极限的难点是对无限。:(2n一1)d(n∈N’).的理解,探索极限的关键是考察变化的趋势.由此得S=d2n,代入条件式,整理得,n+n>c后2例1对于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不等.式(,一)(,一)⋯(一)≥。恒成立,

6、由m得>m丁+n脚m2+则t/,的取值范围是——_.n2>:詈,故c≥9.分析利用因式分解并加以约简,可得·32·第9期高中数学教与学Y:1的左、右焦点分别是,,点P是椭圆下面只需证任取n>÷,总存在m,n使C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过点P作斜率为m+n_-_=时()便成立,故c≤≠0,试证明者+壶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2Ⅱ一9值.寻,于是c≤导,于

7、是c的最大值为导.分析标准答案是先设点P(。,Yo),再将直线z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然后利用判别评注从阅卷情况看,几乎所有考生在式等于零得出斜率k,这种方法虽然易想,但得到m+n>后,便认为c的最大值为运算量极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奏效.若类比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利用极限思想求解,则显得÷.事实上,第(2)问考生的解答,是想用最异常简洁.值解决恒成立问题,由于m≠n,故÷不是最证明设椭圆上两点P(‰,Yo)、Q(。+小值,正因如此可得出c≤-4",但为什么÷能’y0+Ay)删拿+_l’+(y0+Ay)=1

8、.两式相减并利用平方差公式,得取到?这里其实是确界的证明.由于中学生缺乏此概念,因此就很难利用类似数列极限的“半+(2yo+Ay)△y-0,即=占~Ⅳ”定义的思想加以构造、分析和论证.命题者的意图是“证明”,就要讲清道理,否则一.当_+0,时,得到直线z斜率按照评分标准要大量扣分.可见,本题对利用极限思想论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景,于是1+去二、突破思维定势,优化解题策略有些数学问题,如果采用常规方法求解,一f+X—o-—4~-1:一8,得证.0\YoYoI不但费时费神,而且不易获解,如果采用运动、

9、变化、无限的观点,即极限思想,问题就显三、深化极限思想。发现解题结论得豁然开朗了.有些数学问题,如果用静态的、有限的眼例3在区间(0,1)内任取3个数,Y,,光去分析,就难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一旦用极限思想去探究,就很快能找到问题的结论.这证明:+十七≥.里极限思想起着某种枢纽的作用,即是认识分析本题若用比较法或分析法求解,事物及发展规律的工具.就会陷入繁琐的代数式变形而难以获证.如例5(2006年全国高考题)求正n棱锥果注意到每个分式的特征,联想到无穷递缩相邻两个侧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