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40131
大小:411.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1
《从拟作角度谈西晋故事乐府对汉乐府体式的复归——兼论汉乐府经典地位的定型-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7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Ju1.2014第35卷第4期INNERMONGOLIASOCIALSCIENCESV01.35No.4从拟作角度谈西晋故事乐府对汉乐府体式的复归——兼论汉乐府经典地位的定型郭晨光(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摘要]西晋时期出现了以傅玄、石崇、陆机等为代表的袭用乐府旧事、敷衍成篇的故事乐府,以往学界对其评价较低,认为毫无新意且创造力僵化。笔者以为西晋故事乐府的出现伴随着当时社会政治和文体观念的发展,当时文人意图恢复建安时期中断的汉乐府的写作传统,向汉乐府体式和表演属性进行多方面的回归,从而强化了汉乐府的经典地位,在文
2、学史上的地位不可轻易抹杀。[关键词】故事乐府;叙事体式;表演属性;经典化[中图分类号]I207.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81(2014)04—0130—05“西晋是中国文学史上模拟风气最盛的时艺术形式回归,从而确立了汉乐府的经典地位。期。”-1J(相比于曹魏时期,此时出现了许多拟作大家,傅玄、陆机、张华、石崇等皆有为数不少的一、西晋故事乐府风行之原因文人乐府之作。故事乐府的出现是西晋文人拟作的突出现象,萧涤非指出,“晋乐府拟古,约可分为首先,司马氏与魏代君主在政治上的最大不同两派:一派借古题咏古事”,指的就是西晋故事乐就是恢复曹魏前期官方
3、弃置的儒学。高平陵之变,府,且认为此种拟作“价值尤低”[2](182)。当时故司马氏完全铲除了曹爽的政治势力,执掌大权,成事乐府的代表作有傅玄《秋胡行》咏秋胡事、《惟汉为当时曹魏后期实质上的统治者。高贵乡公曹髦行》咏汉高祖鸿门宴事、《艳歌行》咏秦氏罗敷女、虽欲提倡文学,但出于政治安全考虑,不得不下诏《秦女休行》咏烈妇、石崇《王明君辞》咏昭君出塞、自责,复兴儒学。据《三国志·魏书·三少帝记》《楚妃叹》楚庄王夫人庄姬,张华《游侠篇》描写战载:“帝(曹髦)幸辟雍,会命群臣赋诗。侍中和迪、国四公子、《纵横篇》写鬼谷子之变诈之数,陆机尚书陈赛等作诗赋稽留,有司奏免官,诏日
4、:‘吾以《班婕妤》写班婕妤见弃之事等。故事乐府多以历暗昧,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而乃尔纷纭,史上实有其事的人和事为对象,以复现汉乐府经典良用反侧。其原迪等。主者宣敕,自尔已后,群臣为创作目的。故事乐府的风行虽然有文人生活空皆当玩习古义,修明经典,称朕意焉。”3_(P司虚的因素存在](㈣,但更与曹魏后期政治保守马氏为河内儒学大族,西晋建国后开始有意纠正曹倾向有着密切关联。他们袭用乐府旧事,敷衍成魏尚浮华等不良风气,重新推重儒学。重礼崇德、篇,强化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向汉乐府的博学好古成为官方用人的首要标准。[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
5、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编纂整理与研究”(编号:IO&ZD103)。[收稿日期]2014—04—07[作者简介]郭晨光,女,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130二、西晋故事乐府对汉乐府张华为黄门侍郎,博览图集,四海之内,若指诸体式的继承和复归掌。(《诏称张华》)燕王陈邵清贞絮静,行著邦族,笃志好古,博通汉乐府歌诗多取材于民间,“感于哀乐,缘事六籍⋯⋯(《以陈邵为给事中诏》)而发”,具有讲史演义、劝善隐恶、咏怀先人等多种男子皇甫谧,沉静屡素,守学好古⋯⋯(《征皇叙事倾向。西晋故事乐府对汉乐府的继承多集中甫谧为太子中庶子诏》)在创作和理论两个方面。创作方面体现在对汉乐府叙事
6、体式的继承以及汉乐府表演艺术功能的回相对于“魏武好法术,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远,而归上,而且相比于曹魏制乐府只是借用曲调和题天下守贱节”,西晋的统治者在用人方面更倾向于目,西晋故事乐府则有意识的复归乐府古题。在理儒学和博学,文人士子无不以能够“学综群籍”、论方面,由于创作方面产生的变化,此时期出现了“错综先典”为目标,即所谓“伫中区以玄览,颐情探讨乐府歌辞本事来历(如崔豹《古今注》)以及记志于典坟”(《文赋》),宗经色彩极为浓厚。相比于载乐府歌辞演唱方式等方面(如苟勖《苟氏录》)的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传统,先代的著作,下面分述之。文学经典是此时期文
7、人艺术活动的直接源头。同(一)创作方面。对汉乐府叙事体式的继承以时,朝廷诏令对汉代乐府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傅玄、及对汉乐府表演艺术功能的回归张华等都亲身参与其中,使得其乐府创作在一开始西晋人尚博学,他们在文体的辨章学术、考镜便蒙上了拟古化的特征。源流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模拟之前,他们对当时其次,从士人心态上,“自全心态,可以说是其出现的各种文学体裁都有认真细致的研究,即陆机时士人之一种普遍心理趋向”[4](182)。政权易代,所谓的“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何晏、夏侯玄、嵇康被杀,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对士(《文赋》)。“拟作者在阅读时调动自己的审美经人心灵
8、的冲击力可想而知。他们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