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

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

ID:34236789

大小:60.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4

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_第1页
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_第2页
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_第3页
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_第4页
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大学语文论文谈汉乐府的叙事艺术钟婉萍(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摘要]汉乐府诗是指两汉由乐府机构采集的诗歌,分为两汉民间乐府和文人乐府。本文主要论述成就较大、对后世影响较深的民间乐府。汉乐府诗具有叙事性的特征,并且其叙事艺术在当时就已十分发达。相比于之前的《诗经》和此后的文人抒情诗,叙事诗的大量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显得难能可贵。本文探讨汉乐府的叙事艺术,从戏剧性、片段性和细节性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力求揭示汉乐府叙事艺术的特征,最后分析了汉乐府诗叙事性的成因。[关键词]汉乐府;叙事艺术;成因[中图分类号]207.22[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5-0070-02汉代的文学体裁主要是汉赋,它具有“专事铺叙,华美富丽”的特点。与之相对的,是承继先秦国风传统的汉乐府诗,它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风格,语言清新质朴。汉乐府诗分为两汉民间乐府和文人乐府,而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当属民间乐府。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汉代统治者依然沿袭前代,实行采诗制度。路南孚认为“汉乐府诗既是对《诗经》以来民间叙事诗作的继承与发展,又给后来的文人叙事诗作提供了典范的借鉴。

3、它是我国叙事诗长河中的第一个高潮。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叙事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相当完美的程度,直接影响六朝‘拟乐府’诗作和唐代的‘新乐府’运动。可以说:在中国诗歌史上,汉乐府的出现才真正形成叙事诗的滚滚洪流。一部叙事诗史,都是汉乐府精神的继承和发扬。”[1]5在这里,他对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汉乐府的叙事艺术,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激动人心的力量——戏剧性在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中,戏剧性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对戏剧性一词,我们可以通俗地将它理解为“事物所具有的像戏剧情节那样曲折、突如其来或激动人心的性质”[2]1398。这三个定语概括了汉乐府的戏剧性特

4、征。曲折。也即情节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突如其来。这一性质最符合戏剧的特点。戏剧作为一种特定时空下的表演艺术,决定了它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心灵,而突如其来的变化给人的震撼无疑是不可忽视的。激动人心。它表明了突如其来的情节在观众内心产生的影响。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这首长篇叙事诗的情节是曲折多变的。故事中交织着各种复杂的矛盾,焦母的固执、仲卿的妥协、兄长的逼迫、太守的欢喜、兰芝的无奈,甚至是媒人的喜悦……一切人物交相辉映,代表着各自不同的立场与诉求。兰芝遣归,故事形成一个小高潮。归家之后,两次说媒,各有不同。第一次,兰芝拒绝了。第二次,兰芝依然想拒绝,却无

5、奈长兄如父,只好暂时答应。大婚那日,仲卿得知此事,来讨一个说法。夕阳西下,牛马嘶鸣。仲卿的话如一把尖刀刺向兰芝的内心,“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悲剧似乎早已注定。当两人相约赴死,这样的结局带给读者的已不仅仅是震撼,留在每个人心中的,是久久的感叹。在这首诗中,戏剧性的三大特点,曲折、突如其来或激动人心,都很好的诠释出来了。而另一首诗短小精悍,在戏剧性方面却一点也不输于《孔雀东南飞》,它就是《公无渡河》。全诗共16字,摘抄如下: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公奈何!关于这首诗,崔豹在《古今注》中这样写道:“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

6、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云云。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诗中所写,不会渡河,却偏要渡河的固执老头,不听妻子的劝告,最终淹死于河中。他的妻子见此情景,也投河而死。虽然我们不能知道这老头执意渡河的原因是什么,但突如其来的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一定深深打动着每一个读者。通过死,紧张的冲突得到了化解,每个人的内心都进行了一次对人生意义的重构。或许,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在汉乐府中,每一首诗展现的都是一种矛盾、一种不可调和的冲突。如《东门行》中贫与富的矛盾,“盎中无斗米处,还视架上无悬衣”,把底层人民的绝对贫困鲜明地展现了出来。而与此同时“黄金为君门,

7、白玉为君堂……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相逢行》),又是多么奢华。在这里,上层贵族之乐与下层百姓之苦这对矛盾被深刻地加以揭示。描写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与《诗经》所写“惜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现了同样的情感。戍边征战与天伦之乐不可兼得,终于叶落归根,却已无处寄托,唯有松柏常青,见证了归来的昔日少年。二、社会生活的三棱镜——片段性作为叙事诗的汉乐府诗,“往往对所要表现的事件不作全面的有头有尾的叙述,而是恰当地选择足以充分表现生活矛盾和斗争的一个侧面,加以突出地、集中地描

8、绘”[3]263,即所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