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31087
大小:294.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从唐前神女赋中“神女”意象看唐前文人的命运观.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2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Feb.2014第3O卷第1期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JournalVoL30No.1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从唐前神女赋中“神女”意象看唐前文人的命运观郭孟颖(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魏晋南北朝是“赋”体的繁盛时期,很多作者都以神女为主题进行赋的创作,这类神女赋作品发端于屈原楚辞,都注重文辞华美,对于神女的外貌描写细致入微,带给后世文学影响很大,而赋中所体现的主题则是悲剧幻灭的,这是赋作者对于人生终极理想的追
2、求却不得的悲剧命运观的真实写照,也正因为这种悲剧命运观,使得神女赋的文学价值得到极大的提高。关键词:神女赋;“神女”意象;人生终极追求;悲剧命运观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O95—770X(2014)01一OO7O一04ThePre-TangDynastyliterati’SViewpointoffateFromGoodnessImageryinShen-nu-fuinPre-TangDynastyGuomeng-ying(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
3、ciences,Yunnan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Kunming650500,China)Abstract:TheWei-JinSouthernandNorthernDynastieswasprosperousperiod0fFu,whichisakindofpoem.ManyauthorswhocreatedFuworkspreferedtousethethemeofgoddess.TheFuworkshadbeautifuldescriptionaboutgoddessa
4、ppearance,whichhadgreatinfluenceonfutureliteratureworks.ButtheseFuworkswerethethemeOftragicstorywhilethetragedydestinyviewmakesthegoddessFulitera—turevaluegreatlyimproved.Keywords:Shen-nv-fu;Goodnessimagery;theUltimateidealoflire;Tragedydestinyview从中国古代文学
5、发展史来看,每个时期都有着那一时期的独特出众的“时代之文学”,王国维先生就曾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l1]n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辞赋鼎盛发展的重要时期,辞赋蓬勃发展表现为辞赋作品表现的领域十分广泛,反映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辞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成为与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并称的文学样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神女赋”这一题材类型更因其作品数量多和
6、一些经典突出流传深远的作品而令人瞩目,究其根源可追溯至赋之源头楚辞,以神女为题材的“神女赋”最初滥觞于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继承并发扬,他们作品中塑造的神女“湘夫人”、“山鬼”、“高唐神女”、“巫山神女”,可谓是后世赋作中神女之鼻祖。“神女赋”在汉魏六朝之际得到蓬勃发展,当时许多名士均有这类创作,陈琳、杨修、应砀、张敏、王粲等都曾以《神女赋》为题进行赋创作,谢灵运作有《江妃赋》,江淹作有《水上神女赋》。魏晋诸多“神女赋”中若论对后世的影响,必须提到的就
7、是曹植的《洛神赋》,建安七子中陈琳、王粲、应场的“神女赋”创作虽先于曹植,但篇幅和内容却皆不及曹植,《洛神赋》可谓是“神女赋”集大成者。但是六朝以后,以神女收稿日期:2O13—12—26作者简介:郭孟颖,女,云南曲靖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70·为题材的赋作逐渐消亡,再无魏晋时盛况。一、“神女赋"中“神女”意象的继承与流变神女形象很早就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作品中出现,《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都记载的西王母;《淮南子·览冥篇》中记载的女娲等,但是这些著作并非纯文学作品,对于神女更像记载而非创作塑
8、造。楚辞是最早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纯文学作品,其中刻画的神女形象开创了神女描写的新纪元,奠定了后世神女形象的描写基础,《离骚》创作的原形就是以西王母和昆仑山阆风为基础的,在屈原的《离骚》之中,“求宓妃之所在”、“留有虞之二姚”、“见有娥之佚女”,“宓妃”、“二尧”以及“佚女”都是神女。屈原将传统的“比兴”手法,提升为有意识的意象象征,“比兴”手法这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伟大开创,《诗经》中“比兴”表现手法的大量综合运用使《诗经》中的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