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附件).doc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附件).doc

ID:53720938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6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附件).doc_第1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附件).doc_第2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附件).doc_第3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附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附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最大公因数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课时:1提供者:姚红英单位:嵊州市剡溪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最大公因数》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基本会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2、渗透集合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好奇心强,自制力欠缺;接受事物快,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知识基础:已经认识并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意义,会一对一对、不重不漏地写出一个数的因数,为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做好了准备。认知特征:具备直观想象能力,能观察、分析事物;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与同伴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方面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情境法引导法。学生学法:迁移法五、教学

3、重点及难点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方法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游戏导入,请学号8、12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学号8、12的因数的同学起立游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新知,谁可以用集合圈表示出8和12的公因数吗?请上来,将其表示在黑板上。学生上来画出集合圈,讲解具体量表示什么初步感知公因数、明白公因数的概念问题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18和27的公因数请大家完成学习单第一题,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将你的方法写下来,并和同学交流讨论。(将学生的方法投影,

4、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想法。)用不同方法求解18和27的公因数,比较分析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加深求解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顺利突破重难点巩固提高,密电专家(破译密电)战争时期,一个好的密电专家可以抵3个军哦,可想而知这个密电专家很厉害的哦,其实呀我们的同学也是密电专家哦,我们也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最大公因数来发密电哦,大家想不想来试一试?1.例如:2266,0812进攻2.请破解:1421,0312,1734,23243.做一回密电专家:南京,撤退课堂结尾再次达到一个小高潮,原本课堂到达尾声学生是比较疲劳的

5、,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用一个密码专家的小情景,学生会再次注意力集中,感觉很有意思,达到最好的效果。七、教学评价设计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不是已经掌握2.是否会求最大公因数(两种特殊关系是否已经掌握)3.是否会利用最大公因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八、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8的因数有:1,2,4,812的因数有:1,2,3,4,6,12倍数关系时,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互质关系时,最大公因数是1九、教学反思教材共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方法一: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最大公因数;方法二:先找出一个数的

6、所有因数,再看哪些因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最后从中找出最大的。我还给学生补充了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这么多方法,教师应该向学生重点推荐哪种呢?教材中补充拓展的分解质因数方法学生是否都应掌握呢?短除法是否都应掌握呢?方法一与方法二相比,由于第一种方法便于观察比较,十分直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暗暗地就选择了它。在数据偏大且因数较多时,如果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因数不仅正确率高,而且速度也会大幅提高。但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因数对一些学生来说又有相当的难度,至于为什么要把两个数全部公有的质因数相乘,一些

7、学生还不太明白。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介绍,还有必要让学生们掌握这种方法技能。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我感觉比较简单,学生好接受,好理解。但是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一直要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时为止。如果用此法,学生必须首先认识“互质数”,并能正确判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