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排螺旋CT在结肠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排螺旋CT在结肠癌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采用双排螺旋CT对结肠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以期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收治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CT诊断的结果与临床手术以及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双排螺旋CT扫描诊断结肠癌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55%(29/31),96.77%(30/31),90.32%(28/31)。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双排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其影像学特点具有特征性,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
2、词】双排螺旋CT;结肠癌;病理;影像学特点D0I: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066木人回顾性分析木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CT影像资料。探讨临床上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采用双排螺旋CT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以期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31例结肠癌患者均为本院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间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年龄53〜72岁Z间,平均年龄(61.8±2.3)岁,其中男17例,占总数的54.84%,女1
3、4例,占总数的45.16%。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血便及大便性状该病13例,占总人数41.93%,临床表现腹痛的有21例,占67.74,体重下降有14例,占45.16%,腹部肿块有7例,占22.58%,肠樓阻有5例,占16.13%。1.2设备及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排螺旋CT扫描仪以及自带的后处理工作站(型号:GEHispeedDual)进行检查,扫描时的参数设置:螺距为0.625,扫描层厚为5mine所有患者在检查当天空腹、禁食,开始检查之前30min时分多次口服适量的清水(以患者感觉稍饱为度);做普通清洁灌肠之后再次进行保留灌肠,检杳前
4、20min肌内注射山萇若碱10mg,之后进行CT扫描检查。扫描时患者的体位采用常规的仰卧位。扫描范围在:整个腹部,自盆腔至膈顶进行连续扫描。增强造影剂采用碘海醇(浙江司太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注射速度设置为2~3ml/s,每个患者的注射剂量为80-100mlo1.3统计学方法本组病例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本组31例结肠癌患者CT影像学特点通过分析CT影像学资料结果显示:本组31例患者均表现出结肠肿块或
5、结节,肠壁增厚,其增厚的程度不均匀,肠管的管腔不同程度变窄,部分肿瘤病灶可见低密度的坏死区、囊变改变,CT增强扫描显示出不均匀的强化或有无强化区。其中:升结肠5例、肝曲4例、横结肠5例、脾曲3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11例,18例分化较好的肿瘤呈轻、中度均匀强化,13例分化差的肿瘤CT为不均匀强化或分层状强化;7例肿瘤病灶可见低密度的无强化区、即中心呈低密度、周围呈高密度改变,肠外侵润累及周围器官5例,发现淋巴结转移4例,肝转移3例。1.2CT扫描TNM分期以及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根据CT影像学资料诊断的31例患者TNM分期如下:T期患者15
6、例(48.39%),II期患者9例(29.03%),III期患者4例(12.90%),IV期患者3例(9.68%),具体数据见表lo与病理学确诊结果相比,双排螺旋CT扫描诊断结肠癌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55%(29/31),96.77%(30/31),90.32%(28/31)o3讨论结肠癌是消化道肿瘤的常见病,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屮居第2位,仅次于胃癌。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结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决定结肠癌预后的首要因素,但是大多数患者早期没有症状,待症状出现时已处于肿瘤晚期一旦已有其他脏器转
7、移,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1]。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CT机越来越普及,将CT检查方法纳入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常规检查方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方法作为一种无创性的三维构建检查手段,对患者的肠管内外具有很好的显示效果,从而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开辟了新方法[2]。结肠癌患者采用常规X线检查-结肠低张力气顿双重造影及内镜检查均具有重要价值,但它们均不能观察肠壁的深层改变和肠壁外情况及周围脏器的浸润,两者对结肠癌的分期均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准确的分期对治疗方式的选择起决定作用,并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而CT影像在
8、显示癌肿的肠樂和肠外浸润、周围淋巴结和脏器转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外科手术的指导、术式的采取以及观察术后改变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3]。综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