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分享进阶理论的“微粒观”跨学段教学研究.doc

基于学习分享进阶理论的“微粒观”跨学段教学研究.doc

ID:53593660

大小:1.71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4

基于学习分享进阶理论的“微粒观”跨学段教学研究.doc_第1页
基于学习分享进阶理论的“微粒观”跨学段教学研究.doc_第2页
基于学习分享进阶理论的“微粒观”跨学段教学研究.doc_第3页
基于学习分享进阶理论的“微粒观”跨学段教学研究.doc_第4页
基于学习分享进阶理论的“微粒观”跨学段教学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习分享进阶理论的“微粒观”跨学段教学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微粒观”跨学段教学研究张宁摘要:分析了当前中学化学的“微粒观”教学现状与要求,从“微粒观”4个逐步进阶的核心要素——“微粒”本身的性质;“微粒”集体的性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微粒”与宏观物质间的关系入手,基于学习进阶理论,提出了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4阶段教学设计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关键词:学习进阶微粒观核心要素教学建议一、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可见,在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基础上认识和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任务,也是化学学

2、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征。所以掌握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科学学习方法,并将微粒观纳入自身认知体系,成为中学生学习科学时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经调查显示,初三学生在刚接触到物质微粒时,知道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但不能将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与原子核、电子联系在一起;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间隙,但不能正确将物质状态的变化与微粒间隙的变化联系起来;刚进入高中阶段时,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微粒运动产生的变化,但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反应)产生的变化的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1];在刚开始化学选修4的学习时,学生知道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不能将断键、成键与具体的能量参数联系起来

3、。由此可见,中学生在“微粒观”的学习上存在阶段性障碍,且在微观粒子方面的认知水平有限,以简单记忆和浅显理解为主,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迁移和应用的能力还较为局限。此外,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学科之前的微粒观基本来自于物理学科的学习,且仅达到分子、原子水平,当突然跳跃到离子水平时,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将受到一定的挑战。同时,中学生还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记忆和割裂式学习为主,所以学生的头脑中很难形成系统的微粒观,这也给今后的微粒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遵循学习进阶理念,通过初三化学上册、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选修4与化学选修5四个学习阶段的跨学

4、段设计,帮助学生分阶段逐步建立系统的微粒观,提高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辩证看问题的世界观。二、已有的“微粒观”研究的概述与不足通过检索与统计,发现前人对于“微粒观”内容的理解大多一致,都是在经典“物质微粒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进一步丰富,其不同点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微粒观”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归纳,但目前存在的研究中鲜少提出“微粒观”的跨学段教学。张曹萍[2]以学生的能力目标为划分标准,将微粒观的核心要素分为以下几点:微粒构成观、微粒结构观、微粒计量观和微粒应用观。康波[1]、李瑩[3]等基于微粒观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认为微粒观的构成要素包括:微粒构

5、成观、微粒间隙观、微粒运动观和微粒作用观。刘志勇[4]、杨德红[5]等从知识的渐进性入手,将“微粒观”的构成概括为几个连续的问题:微粒是什么?即让学生相信客观事实,明确物质确实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以及认识微观粒子的性质。微粒如何构成物质?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微观实质?即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过程。综上所述,“微粒观”的核心要素可以描述为:(1)“微粒”本身的性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规范涵义、种类大小、结构组成等;(2)“微粒”集体的性质——微粒集体的结合方式、微粒间隙、微粒运动等;(3)“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微粒间的碰撞、键的断裂和重新组合的方式

6、及能量变化规律等;(4)“微粒”与宏观物质间的关系——宏观性质反映微观结构、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等。不难看出,这四个核心要素的理解难度逐渐递增,并且分别分布于初三化学、高中化学必修、选修等各个阶段中。所以本研究主要通过设计跨学段教学序列,提出各学段相应的教学流程及教学设计示例,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三、“微粒观”跨学段教学流程及教学设计示例1.阶段一:初三化学上册的学习——基于“微粒”本身性质的教学图1基于“微粒”本身性质的教学流程基于“微粒”本身的性质即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性、微粒种类的多样性、微粒的实际涵义、微粒的极其微小性和微粒的结构组成(分

7、子中原子的成键方式)等。初三化学上册中首次出现了“分子”、“原子”等概念,也是学生“微粒观”学习的开始,所以第一阶段应主要设置在初三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该部分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眼见为实,亲身感受微粒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其次,教师引出并解释微粒的正确涵义,纠正学生的前概念,规范学生对微粒涵义的理解;再次,利用现有的科学事实作为客观依据,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种类不同、大小各异的微粒,并且这些微粒都是极其微小的,只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