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案例.doc

孔乙己教学案例.doc

ID:53583752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4

孔乙己教学案例.doc_第1页
孔乙己教学案例.doc_第2页
孔乙己教学案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孔乙己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孔乙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学理解积累文中字词。2、通过查找网上、报刊、杂志、书籍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以及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锻炼学生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进一步了解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通过联系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领悟文章的主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对待弱者和别人的不幸,培养学生懂得要有

2、同情心,继承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他鲜明的性格特征。2、理解社会环境描写,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教学难点: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探究的兴趣。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33篇小说,他自己说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呀,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唾弃的苦人儿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你们认真读课文

3、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设计目的:引用名家对《孔乙己》的高度评价导入新课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已。二、认识名家请学生简介作家、作品创作背景及别人对作品的评价。明确: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社戏》。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三、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设计目的: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已经通读了全文,并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有了初步的印象。因此,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场景与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带着明确的

5、目的开始阅读,为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式阅读创造条件。如果没有课前的预习作为前提,学生是难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出真正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那么本课教学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当然,阅读的方式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也不必强求通读全篇,但阅读的目的与速度一定要强调。四、选读填表,创设阅读探究的情境。孔乙己履历表姓名 籍贯 年龄 出生年月  学历 身体状况  特长  工作单位  家庭成员 主要社会关系 工作生活经历  主要工作成就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总体评价 为了让大家顺利完成这项工作,老师先就下面几个问题做一点说明:①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注明关

6、系)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②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③要想又快又好的填表;小组内一定要讲究分工合作。(可一人负责几项然后整合,可由书写好的同学执笔……)设计目的:在学生自行设计《孔乙己履历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完善表格并根据原文填写相关内容,填表的过程即是为学生发现问题创设情境,进而引起学生对孔乙己生存环境、社会地位及其性格特征的思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完成了履历表的填写工作,分析这份履历表你们小组还得出了哪些结论?发现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

7、问题?五、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填完这张履历表,我们初步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在同学们的启发下,老师也想提个问题,供大家讨论:你认为孔乙己究竟是个喜剧人物还是个悲剧人物?小说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那么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和他所处的时代有什么联系?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何在?设计目的:通过阅读填表,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发现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如果课堂来不及完成,可以安排学生下课后继续交流。答案与问题都不必受到参考书的局限,也不必要求学生一下就能把握问题的根本与核心,只要言之成理,能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