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40036
大小:175.0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8
《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团issn.1671-489X.2010.23.071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探究■赖泽湛厂I一_]摘要21世纪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l。点。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教师教育教学理l念的转变、课堂创新环境的优化、学生创新兴趣的激发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强化以及评价方式的改善几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1I关键词创新;民主;兴趣;实践;评价I一..__J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与者。教师作为组织者应为学生创设首先,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自主、探究
2、、合作的空间;作为指导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者应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知识;作为参学生;善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师与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启发式的创共同学习、发展。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动学生可见,教不再是单纯在教学中应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的
3、灌输和训练,教是为学服激发起学生的好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中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和创造者。务的,必须从学生出发,引奇心,引发他们的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由于信息技术有别于其他学科,导、启发学生的学。教师与学习兴趣,使学生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具有实践性强且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学生相互交流,改变灌堂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出创新的意识。在现行应试教育模式下,其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参与,为培养创新其次,在教学中应以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以讲解为主,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精神奠定基础。生为主体,确保全员参与到缺
4、乏启发,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且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只有使学生成教学内容陈旧与新技术脱节;学生以主体,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获得最佳记忆为主,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想象力,不再拘于一种答案。照顾每的知识学习效果。而任何学生都能根动研究的能力,学习与实践相分离。个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其创造性,培据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只是范围与层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当前教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次不同。所以,教师应营造以学生为育的主要内容。2营造民主环境,培养创新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
5、策1解放教师思想,树立创新教意识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再观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创新教育,首先应转变教师在教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产生的思维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育教学中的观念。教师应由传统的教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全体育者转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析,学起来总觉得困难。教师可出这映出变量间的关系,数形结合此题就学生的坚强意志的较好途径。样一道思考题征求答案
6、:“对于函数能迎刃而解。3结束语Y=2(x一1)2—5,什么情况下,函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制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值大于零?小于零?当取何值时,造悬念、巧设陷阱或出一些难题求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形成良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2≤≤3解等,这些方法都是设计挫折、促进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智力因素的提高时,求函数的最值。”在新教材体系思维的有效手段。以此告诫学生:数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素质教育中,第一问看似解不等式,似乎知识学学习并非都是轻松愉快的事,只有的重要体现。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超前,仅
7、从数量关系去分析,有一定不断克服困难,能力水平才能得以提不断探索,努力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非难度,好多学生无从下手;有的动笔高。因此,在学习数学中要解决问题智力因素,必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去计算,难以求得正确结果。笔者提就要克服困难,而克服困难则是意志示学生:图象可以形象地、直观地反顽强的体现。所以,挫折锻炼是培养(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第二中学)712010年8月中第23期总第209期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团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f0制作中,可引入部分数据库的概念,题进行研究,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条新热情和欲望。
8、让学生制作自己的电话簿,并实施查件增减或技巧转换达到相同的目的,3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询,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如何设计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为学精神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生进一步探究创新留下拓展空间。总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情境的创设还应掌握设疑。人类之,只有通过“实践——反思——进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钻木取火是从对雷火的疑问开始的,一步实践”的途径,才能切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