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390910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3
《《登岳阳楼》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本诗,在诵读中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无私情感。 2、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 教学时间:第九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
2、。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古。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附录一:杜甫年谱(据朱鹤龄所编,有删节)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天
3、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鹿州。闻肃宗即位,自鹿赢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疏救房殖,上怒,招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还郴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七月,弃它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
4、月,人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严武还朝。未见,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人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763)在详州。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居之。 大历元年(766)春,自云安至接州,居之。秋,寓西闻。 大历二年(767)公在夔州。春,迁
5、居赤甲。三月,迁壤西。秋,迁东屯。未见,复自东屯归壤西。 大历三年(768)正月,去夔出峡。三月,至江陵。秋,移居公安。冬晚,之岳州(今湖南岳阳市)。 大历四年( 7 6 9)正月,自岳州之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未见,人衡州(今湖南衡阳市人夏,畏热,复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玠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了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 2.背景链接: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从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了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登上了岳阳楼。这首诗就是诗人登
6、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初读感知 1、听配乐朗诵,感受诗的意境。 诵读提示: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
7、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2、学生诵读全诗,走进文本。 3、整体感知: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全诗。 三、揣诗句、入意境、品情感 1、自由朗读品味首联的情感。 2、“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终于登上早年就听说过的岳阳楼,本该喜悦,更多的是沉郁、苦涩。杜甫一生坎坷,虽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至今却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