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34772
大小:634.7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8
《张履祥与太湖地区农业知识的传播_高国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张履祥与太湖地区农业知识的传播张履祥与太湖地区农业知识的传播高国金曾京京(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张履祥农业知识传播与交流的典型耕读士人,他农业知识的来源以及自己农业知识的外传,进一步说明以他为代表的太湖地区底层士人对农业知识传播的贡献。张履祥和其生活范围内人士通过书信等方式的交流,通过这个过程把农业知识介绍给他人。这里介绍了张履祥获得农业知识的方式,包括书籍、实践、老农、家传等途径不断积累自己的农业知识。其次说明了张履祥通过血缘、地缘、结社交游、门人训导的方式将自己总结的农业
2、知识传播出去。这个过程正是一种典型的农业知识传播方式,身为士人的张履祥是农业知识传播的纽带。[关键词]张履祥;农业知识;传播与交流张履祥(1611—1674),别号考夫,浙农书基础上学来的,首先是《补农书》就是江桐乡人。他身为一代儒学家,一方面教在《沈氏农书》的基础上撰写的。可以肯定书,一方面注意农事。学问和农业技术在张履祥自己撰写农书势必要借鉴其它农书的江、浙、皖的名气都很大。他抄辑《沈氏农内容和体例。年谱中写道:“顺治十五年戊书》与家人研究农桑生产技术知识,雇工经戌,先生四十八岁,秋补农书,徐敬可将卜
3、营桑地与稻田,并亲身参加劳动。他还经常居于乡,请先生补沈氏农书之未备者,先生到他海盐、平湖、归安、绍兴等县,留心观以土壤不同事力各异,沈氏所著归安桐乡之察当地农情。他很了解当时太湖地区的农业法施之嘉兴秀水或未尽合,然其梗概可得而[1]经济与农业技术,不断的学习总结,最后撰举,因以身所经历与老农所讲论者笔之。”写了《补农书》,并且把自己的农业知识传这里可以看出张履祥是应徐敬可的请求在播出去,影响范围很大。《沈氏农书》梗概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所以写成农书叫做《补农书》。同样“补农书一、农业知识的主要来源引”写
4、道:“则取沈氏农书为本,而更致祥[2]于末务,所谓廊庙、山林俱有事也。”可见明末清初之际,书在士人之中的流动传张履祥的农业知识一部分是得益于《沈氏农阅已经很是普遍的事情,在太湖地区士人之书》。间互相借阅彼此的藏书是一种汲取知识的方张履祥的农业知识当然不能只阅读一种式。而且这个时期士人之间的结社和交游活以前的农书,《茅氏农书》则是另一本他参动不断地发展蓬勃,这更促进了书籍在士人考过的农书,“补农书下”中提到:“归安茅之间的流动。氏农事为远近最,吾邑庄氏治桑亦为上七区[3]张履祥的农业知识也有很多是在别人的首
5、。”可见当初茅氏是远近闻名的农业技术67·古今农业··2013年第1期·很高的家族,而庄氏则是种桑的高手。与姚农业知识是他参加农业实践,在以后不四夏的书信中提到“近借得茅氏农书,方此断地学习实践中进行的知识总结的成果。在抄写未及寄录,去年沈氏农书本得,便望寄年谱中写道:“先生岁耕田十余亩地,数亩下,因无别本,故也,今兄断辞寒家以去,种获,雨时在馆必归躬亲督课,草履箬笠,不独幼稺,失所依赖,某到家竟失一切磋之提筐佐馌,其修桑枝,则老农不逮也。种蔬[7]友,门中兄弟调剂,无人不能不怏耳,附此莳药,畜鸡鹅羊豕无
6、不备。”可见张履祥参[4]不尽。”张履祥必定是听的茅氏农业技术的加农耕不仅亲自劳作,而且在修桑枝一项中闻名而去借询《茅氏农书》,从而抄录下来,技术很是熟练,不逊色老农。张履祥年纪变他不仅把《沈氏农书》寄给姚四夏,还打算大之际,便开始雇人替他进行耕种,毕竟文把新借阅的《茅氏农书》抄写后寄给他,以人从事耕种劳作是一件耗费体力的事情,所便给姚四夏在生活中进行借鉴。以他曾说:“予学稼数年,谘访得失,颇识另一部张履祥参考过的农书是1639年其端,而幼不习耕,筋骨弗任,雇人代作,[8]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而《补
7、农书》厥功已疏,自非讲求精审与石田等耳。”是成书于1658年。这也正是有了一个先后老农是张履祥得到农业知识得又一个重的顺序,让张履祥得以参考。在与徐重威的要途径。老农身为是明清之际最底层的农业书信中提到:“此书与黄汦所藏农政全书版劳作者,同时也是最底层的农业知识传播[5]不同。”可见张履祥的确阅读过《农政全者。太湖地区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发达的种植书》,而且还不只是一个版本,从而汲取了区,有经验的老农是普遍存在的。桐乡与附里面丰富的农业知识。近地区土壤和耕作环境都不一样,老农经验张履祥是一个提倡“格物致知”的
8、理学丰富,遍访老农可以得到最准确的农业知家,很多思想都要“笃行”,农业领域他长识。张履祥很提倡因地制宜,所以从老农那期是亲自参加劳作,在实践中总结出经验,里得到最准确的农业知识是重要的一个这也是一个农学家撰写农书必须具有的素环节。质,否则,光凭闭门造车肯定是写不出流传《补农书》中张履祥提到了很多老农的久远的农书。语录,比如:“农叟有言,禾历三时,故秆张履祥身为士人并不是少年就以耕作为三节,麦历四时,故秆四节,种稻必使三目标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