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302097
大小:5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3
《谈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稈标准》的目标Z-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冇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冇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下面结合木人教学实践谈儿点体会。一、融洽师生关系,点燃创新火花。“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屮师生Z间的感情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屮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师生之间应确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友好的、
2、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师生间心灵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从而达到相互依赖和依存的境界。而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白己的思维轨道。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屮最可爱的人,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阐述不同的见解,才敢大胆的进行质疑问难,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如,我在教“乘法分配率”时,根据定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再请另一个同学归纳小结时,他却说:“老师,分配率屮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我用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行吗?”又有一个同学说:“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乘法分
3、配率,如果是三个数、四个数或者多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也适用乘法分配率吗?"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及时加以赞扬和鼓励,并告诉学生课木上的运算定率是指最基木的,是可以丰富发展的。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需要,从而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在教学过稈屮,我们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习惯,引导他们白行发现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小,创造性思维能得到培养。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米和厘米的认识”时引导学生用尺了去量一枚钉了的长度。我让学生将钉了一端与尺了
4、的零刻度对齐,看钉子的另一端指着数是几,我们就说钉了的长度是几厘米。绝大多数同学都在量,此时有一个同学把手举了起来,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说:“老师,在量铁钉的长度时,一定要把钉了的一端与尺了的零刻度对齐吗?”我首先对这个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他。这时,我因势利导,出示一把断尺(没有零刻度),放手让学生讨论,问:“用这把断尺能测量出那枚钉子的长度吗?"通过操作和讨论,最后得出:“没有零刻度的尺了同样也能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同时在解疑过程屮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
5、、动手操作,激发兴趣教学过稈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在教学过程屮,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激发他们敢于创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在验证“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z—'这个结论时,采取分纟R实验,让学生操作、讨论来完成。我把全班分成四组,每一组提供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其屮第一二组圆锥圆柱等底等高,第三四组用的是不等底不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水,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看几次能装满。由
6、于存在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情况,很快有了实验结果:第一二组得出相同的结论,用闘锥装水往恻柱内倒了三次,即可装满。而另外两个小组却得不到这样的结论,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产生疑问同时,一部分同学提岀跟它们的底和高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时教师顺势引导,让他们比较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通过再一次实验比较分析得出,由于“等底等高''这个关键条件引起变化,才出现不同结果。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白己创新意识,尝试到成功喜悦,白然学习兴趣更浓了。四、加强思想教育和意志培养学生对学习H的性的认识,育接
7、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课堂教学屮,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屮的思想教冇素材,加强对学生理想教冇,培养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同时结合数学教材,给学生讲述数学在生活、经济建设屮的作用。如数学在电脑运作屮的作用,数学在航天技术屮的作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等。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屮,让学生收集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从小树立学习的榜样。学生只有领会到学习数学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屮去。总Z,教师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同时,要切实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落实到数学课堂
8、之屮,使之真正成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有机部分。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