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超声分子显像研究进展

肿瘤超声分子显像研究进展

ID:5329676

大小:263.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肿瘤超声分子显像研究进展_第1页
肿瘤超声分子显像研究进展_第2页
肿瘤超声分子显像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肿瘤超声分子显像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程杂志2010年4且第!鲞第2ChinJBiomed·171.综述.肿瘤超声分子显像研究进展牛诚诚王志刚掌握肿瘤细胞发生、发展与凋亡的在体活动规律,十分人,通过血液循环特异性地积聚于靶细胞,观察靶组织在分有利于对肿瘤的早期诊治和疗效评估。超声分子成像能够子或细胞水平的特异性显像,反映其病变组织在分子基础上实现在分子水平对肿瘤细胞进行无创、动态、实时、定量观的变化[。察,并可结合其它分子成像技术,对不同影像信息进行必要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和超声分子探针的特点和固有优的融合,弥补各自的不足。提供既具备高质量的解剖结构定势:(1)无创、无毒、无放射

2、污染和可重复性;(2)时间和空间位图像,又具备良好分子水平显像功能的复合图像,为肿瘤分辨率高;(3)纵侧向探测深度较大;(4)能实时、动态、多次的分子影像研究带来革命性的飞跃。本文就超声分子成像重复地对靶肿瘤进行观察s;(5)可设计单靶点、多靶点和技术及其在肿瘤分子显像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多模式的超声分子探针等,且有些超声分子探针具有“一种探针多模式分子成像”功能的内在属性。1超声分子成像和超声分子探针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超声分子探针是超声微泡造影剂,包括脂质微泡、白蛋白微泡和生物聚合物微泡等。自近10年来,由传统医学影像技术和现代分子

3、生物学相Gramiak等E6首先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超声造结合发展起来的分子影像学,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分子影像影剂经历了第1代游离微气泡造影剂、第2代包裹空气微气学并不是对传统影像学概念的简单替代,而是提供一种活体泡造影剂之后,产生了以脂质、白蛋白、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模拟的免疫组织化学或原位杂交技术,从而提高影像针对的多聚物为膜,内部注以弥散度低的氟碳气体的第3代声学造准确性和敏感性。分子影像学并不着重于观察图像对比度影剂,稳定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它是一种优良的血池显像或分辨率的不同,而是通过靶向作用于生物分子组成成分或剂,是针对

4、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成像的有效工具。其变化过程来突出显示病变组织的显微病理基础,从而反映另有一种极具血管外超声分子显像潜力的造影剂是液真正的发病机制。与传统影像学技术比较,分子影像学存在态氟碳纳米粒¨7_,它是将氟碳液体与脂质通过微液化技术而很多明显的优势,如分子影像技术可将基因表达、生物信号得到的一种对压力、空气暴露、热和剪切应力等相对稳定的传递等复杂的过程变成直观的图像,使临床能更好地在分子乳剂。其核心是氟碳液体(沸点多在90~C以上,在体内能保水平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特征;能够发现疾病早期的分子持稳定),外层为脂质包裹,最外可连接配体,直

5、径可小于变异及病理改变过程;可在活体上连续观察药物或基因治疗100nm。不同于气体全反射成像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它们可的机理和效果等⋯1。分子成像研究的重点和先决条件是分穿过血管内皮间隙Is],实现血管外显像;并且只有当聚集于子探针的设计。分子探针是指能与靶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如组织细胞表面时,才具有较强反射和背向散射性能[9-10],从配体或抗体等)和能产生影像学信号的物质(如同位素、荧光而在清晰的背景环境下有效地探测到强化突出的靶区病灶,素或顺磁性原子)以特定方法相结合而构成的一种复合物。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令人期待的是,液态氟碳纳米乳

6、借助分子探针,通过靶向结合或酶学激活的原理,及适当的剂不仅可作为一种超声造影剂,而且还具有增强CT和MRI扩增略放大信号后,高分辨力的成像系统即可检测到这些信显像的属性⋯]。对其的研究应用,有可能推动整个影像医号的改变,从而间接反映分子或基因的信息[23。目前,国内学的发展。外采用的分子成像技术主要包括超声分子成像、荧光分子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2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超声分子成像研究现状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

7、dtomography,SPECT)、磁共振成像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是了解、掌握肿瘤发生、发(MRI)、CT等。展与凋亡规律中除肿瘤细胞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Ellegala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是将特异性配体连接到小于红细胞等[12]把在转移性肿瘤和内皮源性肿瘤的新生血管中高度表的超声微泡造影剂或者纳米级微球造影剂表面,从静脉注达的整合素仅V133的抗体与微泡相连结,制得抗VB3靶向微泡,用以显像大鼠恶性神经胶质瘤模型,结果显示胶质瘤DOI:10.3760/cma.j.issn.1674—1927.2010.02.019明显强化,尤以其外围d

8、V133高表达区域为甚。Dayton等13]作者单位:400010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在体外实验中用3种不同膜材料的抗V133靶向微泡造影通信作者:王志刚,Email:w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