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doc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doc

ID:53292857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3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doc_第1页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doc_第2页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研究【摘要】B的研究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收入我院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定期检查心电图。筛选其中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编入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西组。其中每组随机30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西药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屮西组采用胺碘酮和屮成药联合治疗。观察三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西药组、中西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33%、83.33%、96.67%。各组总有效率递增且各组间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2、论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中西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最佳,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优于不用药患者。故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冠心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1]。心力衰竭反过来可加垂心肌缺血缺氧。近年来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增大与医疗技术一定增长使得冠心病病人短期内死亡数减少,使病情慢性化有一定关联。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由此导致的患者死亡率极高。本研究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方法,以期寻求一种最优治疗方案。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收入我院的冠心病并

3、发慢性心力衰竭且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编入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中西组。每组随机30人:90人中,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5.3±4.2)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入选人员耍求有明确冠心病史或是经血管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并且有心力衰竭者。特别注意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衰,如肺源性、心肌炎性、高血压、甲状腺因素等其他非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衰患者。1.2方法入院后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同时通过定期心电图检查筛选出60例的有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伴慢性心衰的患者随机编入三个组。三组

4、分别是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屮西组。其屮西药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具体给药方法为:治疗第一天,予以每日低于l・2g的缓慢静脉给药,3天后改为口服,第一周每日三次用量,一周后每天两次用量。屮西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基础上(方法同前)加以屮成药(通心络胶囊或稳心颗粒等个体化给药)联合治疗。空口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以上三组同吋进行积极抗心衰常规药物等治疗和H常饮食指导护理,但不应服用其他抗心力失常药。3-4周后定期复查24h心电图等进行疗效观察。1.3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用药后超过一个月的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SVEN标准来对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分级。心功能分

5、级标准为NYHAo显效:心功能评价为I级或改善两级。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平均每个小时降低290%。自觉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IIIIIo有效:VPC减少275%/h。无效:各指标未见改善甚至恶化。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三组疗效对比对照组、西药组、中西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33%、83.33%>96.67%。各组总有效率递增且各组间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3讨论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两

6、方面原因。其中一个因素是心肌缺血。除却冠心病的心脏供血障碍导致的心肌缺血外,机体反馈机制调节加重心肌负担从而加重缺氧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2]。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心脏结构的重塑。心脏的相对超负荷运作导致心肌的肥厚,最终导致心室重构的不可逆转改变。以上两种原因将通过影响心脏自律传导体系的各个方面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3]。这些因索包括:心肌细胞间导电连接的改变、心脏自律细胞的自律性的改变以及各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供能不足以提供胞膜的NA-K-ATPase转运酶正常运作等。这将导致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如室性早搏和短阵室速等。有研究表明[4]心律失常

7、的发生将使BNP显著增高,从而影响重塑的进程。这将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预后不佳。本次研究中,对照组、西药组、中西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33%.83.33%、96.67%O各组总有效率递增且各组间P<0.05o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应用药物(胺碘酮或中成药)积极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优于不进行相应治疗的患者。且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意义。应用胺碘酮辅以中成药进行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的效果要比单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好,且疗效差异显著。其中对照组虽不予以相应治疗而只用安慰剂治疗却任有55.33%

8、的有效率其原因可能是对心衰等的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室性早搏的症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