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73484
大小:145.8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7
《从价值取向看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咖I从价值取向看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文/王金山纪录片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真实是记述者个人素养、兴趣点不同造成意或无意地利用这种不确定性和主观的生活,其表现对象是真人真事,虽的,那么,对事件原因、影响分析之因素,让所记录的事件带上拍摄者事然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文学润色,但不同,则应是更自觉的、有意识的一先想要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及价值最终要展现的,还应是生活的真实规种“求异”罢了,其更深层的原因是判断,就成了谈及纪录片真实性绕不律与本质。从这点上看,尽管纪录片什么?毫无疑问,对纪录片来说,这开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任何一部喜欢用电影、电视及文学的一些艺术是个“真实性”与“价值
2、取向”的问纪录片,总是要表达一定的价值取形式及手法,但它与影视艺术或是文题。拍摄一部纪录片,最终还是要通向,于是,这种价值取向在很多时候学作品是有区别的。从素材和效果来过展现真实生活、真人真事,引发人就成了一种“调子”,不管这种调子看,纪录片更像“新闻”——绝对的们对现世的思考。也就是说,没有哪距离事实真相有多远,在事情的本质真实性是其生命(而非像艺术作品那部纪录片是“为记录而记录”、纯粹分析上有多荒谬,纪录片的拍摄者都样,“真实”更多的是一种虚构中的为兴趣而记录的。会视而不见,这是一种违反纪录片真合理性)。只不过,与新闻相较,纪既然纪录片总是为一定的价值实性原则的
3、行为。录片不过分强调时效性。诉求服务,总是要表达一定的价值取向,这就会涉及到很深层次的纪录片l纪录片不应变成“文学虚-纪录片的真实性不同于文学“真实性”与“价值取向”之间关系构”的作品的真实性的问题。l98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广泛存在笔者认为,纪录片最核心的价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少林海灯法的问题——所谓真实地存在过的事值就是“真实”。不论维尔托夫还是师》,片中展现了“少林神僧”海件或者历史,如何去衡量其实际的弗拉哈迪,无论让·鲁什还是梅索斯灯法师的“二指禅”“童子功”等绝真实性?兄弟,他们的做法有多么的大相径技。早在1979年9月,峨眉电影制
4、片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庭,但其最终还是在不同手法层面上厂与香港长城影业公司就一起合作拍事件总是被讲述、被传达出来的,也强调纪录片的真实性。但真实性如何摄过一个大型新闻纪录片《四川奇趣即是说,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是衡量?如何保证?因为基于不同的意录》,片中海灯法师及其弟子在川西被讲述者、书写者通过语言、文字、识形态,或利益趋向,纪录片的拍摄著名宝刹光禅院,就表演了上述所谓镜头、画面所建构出来的。不同的讲者都有可能无意或者刻意地对所记录“神功”。但是,海灯法师于1989年述者,自然会对事件有不同的建构。的对象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更何去世后,很多“真相”被曝光
5、:当年这种不同建构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如况,对事件原因、影响的分析,本身纪录片中许多武功的镜头都是摆拍果说细节的记述之不同,有部分原因就有很多主观因素和不确定因素。有的;海灯法师与少林寺的渊源也是假传媒::MEDIA20141(下)45广电聚焦3roadcasting&Television;连他的出生年月、生平经历,都公”——严新大师,更是打着“海灯实,甚至不惜编造历史,对中国的历可能是假的⋯⋯其实,早在海灯法法师弟子”的名号招摇撞骗。史文化加以抹黑。1i如Et中天的1985年,当时全国政协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只要这种隐在的情绪,使得本该真0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6、著名学是违背真实性原则的所谓纪录片,拍实反映客观事实、价值观念、思维赵朴初先生,就曾写信给时任中央摄者大概还是真心相信所拍摄对象的方式的纪录片,变成了一种负面效毛校的韩树英副校长,认为那些年很真实性的,但在全社会的狂热状态裹应极为明显,并且带有强烈心理诱多媒体对海灯法师的报导与宣传,尤挟下,他们已经听不进去相反的意导性的“准文艺作品”。其实,早是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的专题纪录见(比如,赵朴初先生的看法),在l979年l1月开始起草,1981年},已经做得非常过度了,夸大、失更不愿去实际调查。类似海灯法师与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的成分很多。少林寺渊源的问题,只
7、要去少林寺认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中共中央既然宗教界的权威人士、学者都真调查、翻阅相关资料,并不会轻易就已经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茎样说了,为什么海灯法师的热潮却上当。也就是说,在涉及到真实性的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我国从l949兰毫不减、甚至愈演愈烈(后来,还问题上,纪录片拍摄者更多的是“隐年以来共产党的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了以海灯法师为主角的多部电视连在”的、下意识的向“价值取向”靠件进行了反思与辨正。尤其是针对剧、电影)?为何两部纪录片会失拢的问题。“文革”,《决}义》中已经做出了∈,甚至走向了一种文学、艺术虚构非常明确的“全盘否定”的结论,境地呢?答案并不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