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65848
大小:270.5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20-04-02
《2012中医外科肛肠科护理常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等入院宣教内容。四、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既往史等详细填写住院患者评估单。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续3日。
2、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五、每日记录二便次数一次。六、每周测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
3、异常,及时报告医师。3、根据护理级别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填写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床头交接班。77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好记录。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
4、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处理。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77消渴消渴:因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一、临床表现以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胃、肾。二、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遵医嘱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的变化。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三、临证(症)施护1、上消(燥热伤肺证),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2、中消(胃燥津伤证),大便秘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或遵医嘱口服通便药。3、下消(肾阴亏虚证),可进
5、行穴位艾灸;口渴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4、神昏者,按神昏常规护理进行。5、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予糖水或果汁。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遵医嘱给药。6、有皮肤搔痒。疗肿、痈疽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以免引起皮肤感染。7、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脉、皮肤等情况。8、给予耳穴埋豆,足部溃疡与坏疽、冷感、酸麻、疼痛者给予中药熏洗。四、给药护理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类药物,如药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注意用药后反应。五、饮食护理1、遵医嘱进食,控制总热量。2、禁食糖、烟酒,少食煎炸食物。3、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如瘦肉、鱼、牛奶、豆制品
6、等,可食用洋葱、黄瓜、南瓜、山药等有治疗作用的水煮蔬菜类食物。六、情志护理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七、并发症护理1、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为患者头晕头痛,食欲不振,77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气烂苹果气味。随着失水加重,出现脱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无弹性,眼球下陷,心率加快,脉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呈倦睡状态而渐入昏迷。(1)立即吸氧,配合医生抢救。测血糖,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纠正酸中毒症状。遵医嘱使用胰岛素。(2)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神志、24小时液体
7、出入量的变化。协助做好血糖、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定和记录。(3)禁食,待昏迷缓解后改为糖尿病人饮食。(4)加强生活护理预防感染,必须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和继发感染。女患者应保持外阴部清洁。2、低血糖反应:表现为肌肉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神志改变、认知障碍,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若发现以上情况,应立即让患者平卧,给予糖水饮用,含糖饮料或饼干、面包等,或遵医嘱给予静脉推注葡萄糖溶液。3、皮肤感染如患者出现痈、疽等,除给予外科换药外,更应注意血糖的变化,严格控制血
8、糖指标。4、糖尿病足: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与坏疽,自觉症状有冷感、酸麻、疼痛。(1)每天检查患者双足1次,了解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检查趾甲、趾间、足底部皮肤有无鸡眼、甲沟炎、甲癣,是否发生红肿、青紫、水疱、溃疡、坏死等损伤。(2)保持足部清洁,嘱患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