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部门的社会惰性研究

中国公共部门的社会惰性研究

ID:5324824

大小:232.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08

中国公共部门的社会惰性研究_第1页
中国公共部门的社会惰性研究_第2页
中国公共部门的社会惰性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公共部门的社会惰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8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No.182010中国公共~~f-j的社会惰性研究郭积椿,石伟摘要:中国公共部门的现状之一是机构持续膨胀,这表明中国公共部门中存在着社会惰性。中国公共部1"3中的社会惰性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个体所处外部环境、个体的主观认识、个体对待工作的心理状态以及个体所处组织的人力管理制度。制定基于团队的多元化绩效评估标准;增强职工的组织认同感;合理地进行人事安排;建

2、立基于绩效的人力管理制度等措施.可以防止和控制中国公共部门中的社会惰性。关键词:社会惰性: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人力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C939: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0)18-0024—02作者简介:郭积椿(1985一),男,西南大学(重庆4o0715)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石伟(1966一),男,博士,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收稿日期:2010-06-16从广义上讲.中国的公共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各作动机水

3、平下降造成的[53。Latane等人的实验也证实级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以及国营、公营的企事业单位了这一点。他们把团队工作中由于工作动机下降而引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它们主要有三大职能,即合理起的个人努力减少的现象定义为社会惰性,并认为社配置资源、收入再分配、稳定宏观经济。在实现这些职会惰性广泛存在各类群体和团队中]。随后的一些研能的过程中,公共部门面临着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因究也证实了社会惰性的存在及其普遍性。此,其职工在工作中往往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完但社会惰性并不是团队工作的固有特性,相反,成工作,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依靠集体来共同完成在某些条

4、件下,团队工作不但不会出现社会惰化,而任务[2]。一些研究证明,社会惰性广泛存在于各类群且还会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动机水平]。体和团队中。这种现象在公共部门也普遍存在,并造二、中国公共部门中的社会惰性现状分析成很多负面影响。公共部门为了解决其自身存在的社会惰性问题,近年来实行了绩效评估等措施,但效果(一)中国公共部门中存在着社会惰性并不理想。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揭示出中国公共Ringelmann、Inghan以及Latane等人的实验结果部门产生社会惰性的内在原因,提出防止和控制的对都表明:如果一个群体中存在社会惰性,那么其规模策越大,社会惰性

5、就越明显。反之,我们可以推论,公共部门的机构膨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共部门中一、社会惰性的概念的社会惰性问题。而事实上,这些年来,中国公共部门心理学家对社会惰性的研究是从2O世纪初开始确实存在机构膨胀的问题。下面以国有机关为例进行的1913年.德国心理学家Ringelmann在实验中发现说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的统计资料表明,1991年至团队工作完成某一任务过程中,个体努力比单独去完2008年国有机关年底在岗职工数呈逐年递增的态成这一任务所付出的努力要少,且团队规模越大,个势。1991年,国有机关年底在岗职工数为925.7万人,体付出的努力越少

6、口]。Ringelmann推测这一现象是由2000年,这一人数为1057.1万人,2008年则增加到于团队成员相互问协调不当造成的,且团队规模越了ll19.9万人。这反映了近年来国有机关持续膨胀,大,成员间的协调越困难。20世纪70年代,Steiner一定程度证明了中国公共部门存在着社会惰性。研究了Ringlmann的实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惰(二)中国公共部门中的社会惰性所产生的影响性.并提出社会惰性是由于过程损失造成的。他认为非常明显.公共部门中的社会惰性会产生严重的过程损失就是成员间协调不当和成员工作动机水平负面影响。首先,公共部门中存

7、在社会惰性会导致机下降造成的损失川。1974年,Ingham在实验中排除了构持续膨胀,人浮于事,这会极大地增加国家财政负成员间协调不当的问题,仍然观察到了同样的社会惰担。其次,公共部门中的社会惰性会使工作人员的工化现象。因此他认为,社会惰性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工作动机水平下降,工作人员及各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一24任,这会导致其行政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职能难(四)群体努力模型以很好的实现。第三.公共部门中的社会惰性导致的群体努力模型认为,个体在群体活动中付出的努行政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还会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力程度取决于行为结果的工具性和效价,如果群

8、体活形象。动中个体行为与群体绩效回报没有直接联系,或个体感觉到群体绩效回报的重要性不大。就算结果很重要三、中国公共部门中出现社会惰性的原因个体也不会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