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37399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2
《浅谈高中数学的分组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数学的分组教学【摘要】打破教学“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单调乏味的课堂氛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科学引领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活跃、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逐步形成快乐课堂、激情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作为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应用,最简单易行的就是分组教学。【关键词】文科;学生;分组;多样化【中图分类号IG562.6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
2、4)02-0001-01目前的高中学校,由于受“文科择学机会少”,“考学难”,“就业难”等思潮的冲击,文理分科时,数学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报了理科,所以文科学生数学成绩普遍偏低。那么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学牛没有兴趣听,教师没有激情讲的情况,学生怨天尤人,教师怨声载道。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有必要根据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将学生分组、分层。我班里的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都不一样,这就不能简单地按座位来分组。因为简单分组后,有的组可能某一组数学这一学科都薄弱,有的小组可能是不守纪律的
3、正好在一起,有的组思考可能都不积极主动……这样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更乱。就需要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使分组多样化。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一、分组多样化1、根据数学学习成绩分组。把班内学生平均分成九组,每组六人分别为:(Al,A2);(Bl,B2);(Cl,C2),(Al,A2):小组内的优等生,(Bl,B2):小组内的中等生,(C1,C2):小组内的待优生分组原则是同质异组,同组异质。即按
4、照成绩把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到不同组,使得每个小组学生成绩有了层次,这样就能在各组形成很大的竞争,因为每个组学生水平差不多,他们学习起来就会一比高下。起初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我试着让学生抢答问题并给加分鼓励,结果整节课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回答,达不到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效果。于是按成绩分组并给他们分A、B、C、三个层次,规定不同难度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回答,这样一节课下来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且都有收获。2、根据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分组。根据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我在班内把学生
5、分成三个层次,每一小组内三个层次的学生名占两名,六人一组,这样小组内学牛在这一学科的能力上能够互补。每一学科的小组不同乂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可能,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之间达到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拓宽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3、根据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分组。由于文科生的数学基础很差,初中的数学没学好,他们在数学课上就像听天书,时I'可长了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自觉。这就要求分组时每个小组都要有积极学数学的学牛以端正其他学生学习态度,提高整个小组
6、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4根据性格分组。考虑到学生性格的差异,每个小组中都有活泼的同学,使他们在能力上互补,性格上也得到了互补,这样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小组内、小组间就可以把竞争与合作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提高课堂效率。二、小组活动方式多样性1、小组讨论式。讨论是学生活跃思维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学生学习的过程都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把所学知识学好,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就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如: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时,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学生在完成此题的过程中,通
7、过作图,找到特殊点,然后再确定时的解析式。显然他们并不会满足于这样,很希望能脱离函数图象这一中介的辅助。于是他们会讨论(或者老师启发)若不作函数图象,能求出的解析式吗?在完成此题目的基础上他们也许还会尽一步发问:此方法可以推广吗?对一般的奇函数也适用吗?若为偶函数乂该怎么处理?经过这样一连串的发问再讨论,那么该题冃的解决过程就显得丰满、充实。达到了以点带面、把“薄书读厚”的目的,这样知识的升华就显得润物细无声。2、互评、互助式。分为组内、组间互评互助,如我指定两位学生上黑板展示,有上周第一名的小组组
8、长抽签点评,如:评价书写情况,这位同学写的非常漂亮、非常工整、很清楚、很认真等。一般以鼓励为主,确实糟糕的也可作负面评价。评价答案正确性,同意他的作法、不同意或基木同意。根据题日总结正确答案。最后老师补充评价总结。3^小组竞争式。设置难易程度不同题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抢答,根据回答问题正确性给以不同的加分,学生们在抢答过程屮同样争得面红耳赤,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争得机会,他们课下会预习更充分,这样就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4、组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