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174873
大小: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2
《两种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两种不同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79例,按不同复位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41例为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7岁,伤椎平均高度48.3%,后凸角平均2&8。。B组38例为2001年6月至2006年1月采用跨伤椎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6岁,伤椎平均高度49.1%,后凸角平均27.6
2、°。结果A组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至平均96.2%,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5.8。,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旷35个月,平均25.6月,最后一次随访时伤椎高度平均为94.6%,前凸角平均为5.3°;B组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至平均90.7%,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2.4°,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56个月,平均27.8月,最后一次随访时伤椎高度平均为85.4%,前凸角平均为0.3°。结论经伤椎椎弓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临床疗效优于跨伤椎复位固定。【关键词】胸椎;腰椎;脊柱骨折;椎弓根后路经椎弓根复位固定是治疗胸腰椎无
3、神经损伤的爆裂骨折常用方法,不同复位固定方式产生不同临床疗效。2001年6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79例,采用经伤椎和跨伤椎两种不同复位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术后伤椎高度、脊柱曲度、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9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按不同固定方式为A、B两组,A组41例为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其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7岁,其中til骨折3例,tl2骨折10例,11骨折11例,12骨折7例,13骨折7例,14骨折2例,1
4、5骨折1例;伤椎平均高度48.3%(15%~72%),术前后凸角平均2&8。(16.6°~43.2。);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砸伤9例,交通伤12例,其他伤2例。B组38例为2001年6月至2006年1月采用跨伤椎椎弓根固定,其中男25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6岁,伤椎平均高度49.1%(14%'69%),后凸角平均27.6°(15.4°〜44.3。)。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10例,交通伤14例,其他伤1例。A、B两组在伤椎高度、后突畸形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前均以受伤节段为中心拍摄脊柱正侧位片
5、、CT及MRI检查,手术时间于伤后5~11d,平均7.5do1.2手术方法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于脊柱外科支架上,以后凸畸棘突为标志,后路显露伤椎及其上下节段,胸椎以下关节突中点外侧3mm的垂线与横突基底部上1/3的水平线之交点为胸椎椎弓根进针点,腰椎以“人字皤”顶点为进钉点,置入定位针,C形臂X线机透视位置满意后拧人椎弓根螺钉。A组在拧入伤椎椎弓根螺钉后,以椎弓根为支点,用拧螺钉扳手向尾侧加压,使钉尾向尾侧、钉尖向头侧撬拨,对骨折行直接复位,B组在拧入伤椎上下椎椎弓根螺钉后用撑开器进行撑开复位。复位完成后安装连接棒和横连接,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术后
6、卧床休息2个月,2个月后在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复查X线片满意后出院。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值土标准差(x±s)表示,测量术前、术后第一次及最后一次随访时椎体高度、Cobb角(后凸时为正,前凸时为负)行总体均数t检验,P0.05),内固定无松动、脱落、断裂。B组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至平均90.7%(79%~96%),后凸角矫正至前凸角平均2.4°(1.2°~9.8。),3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56个月,平均27.8月,最后一次随访时伤椎高度平均为85.4%(69%〜91%),前凸角平均为0.3°(-7.4°飞
7、.2。),与术后第一次复查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1),内固定松动2例、退钉1例、断裂5例,脊柱侧屈畸形4例。A、B两组在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及前凸角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8、。然而,胸腰椎爆裂骨折,往往导致上终板破裂,椎间盘组织挤入椎体内,这些突入椎体的髓核、软骨板因没有韧带的附着
8、。然而,胸腰椎爆裂骨折,往往导致上终板破裂,椎间盘组织挤入椎体内,这些突入椎体的髓核、软骨板因没有韧带的附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