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91466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模板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能够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以下是说课模板,仅供参考。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形式现场教学教师茹芳单位新乡市外国语学校课题名称《最苦与最乐》教材版本人教版说课记录说教材内容Ø教学内容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Ø教材所处地位本单元是议论文,目的是
2、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和特点。八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议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时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的写作特点并未真正了解;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会思考,做出判断,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学会读写议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Ø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多样性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3.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考。Ø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说教法话说:教有常法,
3、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说学法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圈点勾画、活动迁移等方法,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个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
4、分析细节、品味语言的鉴赏能力。说教学过程本课分1个课时完成。(一)课前准备:新课标要求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梁启超有关的资料,制成知识卡或幻灯片,作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的准备。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一课时安排如下: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交流查找的相关资料。2.多角度朗读课文、与学生合作疏通生字词。3.理清课文结构与情节,拟定小标题。为第二课时打下基础。(二)教学过程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环节有:情境导入——诵读品悟——
5、活动迁移——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六个环节1.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选取四川地震中不同的人的表现,阐述敢于承担责任对于社会、家庭、个人的重要意义。引出梁启超的责任观,导出课题。新课标要求“阅读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2.诵读品悟:通过“感知性地读—按要求读—鉴赏性地读”这三个层次的诵读,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借助于圈点勾画、探究讨论法等,突破重难点。(1)探究性地读——学生自由朗读:1找出文中难读的字词,注音释义,疏通文意。2理清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根据预习交流作者的写
6、作意图和当时的背景。这一环节突破重点。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结构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读。1作者怎么样论述“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正反两面论述,得出“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结论2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3)鉴赏地读——精读精典段落:1.品读喜欢的词句。2.摘抄优
7、美词句3.品味语言: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及作用吗?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师生共同探讨,突破最苦与最乐的认识)分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驾驭文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环节旨在突破难点,让学生融入文本,领悟语言的奥妙,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3.活动迁移——“小讨论”会这是授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
8、怨父母,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此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书本到现实,引导学生明白探讨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学会思考与判断。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