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84110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尝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数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尝试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始终跟学生的思维活动协调,把对学生的指导落实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上。因此,数学教学中不能将概念、定理、公式,甚至一道题的具体解法当做“结果”直接“抛”给学生,而应使师生的思维过程得到“暴露”,让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和积极创新,将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一、创设情景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
2、思想,而是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学中教师要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使他们有想求明白的激情,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状态。同时充分挖掘教材,创设问题情景、图形情景,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分析,多向性地思考,有利于开阔他们的思路,形成积极思维状态。二、认真备课,力求在教法上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新颖的教法不仅能吸引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对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多维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选择好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尤其重要。1、以数学言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的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通常是以语言为载体表现出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要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从“外化”到“内化”,在操作中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从而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三个层次的操作,即三个层次的思维训练。第一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第二层,让学生抽象出“任何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第三层,进一步引导学生观
4、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讲出是如何推导。这样引导学生紧扣操作活动中的“想一想”进行独立思考,不仅发展了内部语言,而且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和培养。2、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思维的主体—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例感觉“勾股数”。如图1四边形ABCD中∠ABC=90°AB=3,BC=4,AD=13,CD=12.求四边形
5、ABCD的面积。分析:连结AC,由已知条件AB=3,BC=4,得知AC=5。如果对5、12、13这三个数不敏感的话,问题就无法解决,若能感觉这是一组勾股数5²+12²=13²,即AC²+CD²=AD².可得∠ACD=90°,于是就得一个新的直角三角形ACDDS四边形ABCD=S△ABC+S△ACDA=1/2AB×BC+1/2AC×CD=36 BC图1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法国科学院院士狄多涅认为:任何水平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使学生对他所要处理的数学对象有一个可靠的“直觉”。中
6、学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课本知识,更要学会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且非逻辑的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举个例子来说,拿起等腰ΔABC,作一个空中的翻转后,可以重合于原来的位置,这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可靠直觉;第二册“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生活实例,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猜测、凭直觉归纳出“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要点。这样简单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真正理解,凭直觉可以从多个角度执果索因,执因索果,提出
7、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抓住机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时表现出探索新知识、追求新知识的需求和意向。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观察、思考、探究,启发学生更深入的数学思维,不断引发激情,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1、利用“开放性问题”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讲完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以后设计这样一题:“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几种测量水池宽度的方案吗?”立即有人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
8、池宽度为斜边的一对直角三角形,这几种方案只要再测量出所需几条线段的长都可以求出水池的宽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同。于是又启发学生比较,“上面几种方案,那一种更理想?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最容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比较归纳→得出结果的系列训练,不仅让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2、利用“变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