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17390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尝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尝试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内容和培养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商榷。一、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1、注重学生数学气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前苏联
2、研究中学生数学能力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的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总是处处注意现象的数学的侧血,注意空间的数量的关系,联结及各种函数的依存关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应是这种所谓数学气质的实质所在,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有这样一道题:三十六口缸,九只船來装,只能装单,不能装双,问如何装。一个有数学气质的人(当然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可立即悟到这是把一个偶数表示成奇数个奇数和的数学问题,而这是
3、不可能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去注意事物之间的数学现象,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逐步形成数学气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及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敢于质疑问难,挑战未来的勇气。这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典型的个性心理特征。2、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索。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
4、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这正是创新的动力。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3、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中学生而言,数学能力就是学习数学(再造性)的能力。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迅速而
5、成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它主要表现为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三大方血。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向“创造性”数学能力转化,就必须注重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和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力争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具有社会意义内容的实际问题,促使其创新能力的形成。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1•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所谓探究活动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出发,让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
6、实践的机会和发展的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我们在进行初一代数“同类项”这一章的教学时,这样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问学生:“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袋里一共有多少钱?”学生们争先恐后,非常积极,第一位同学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5角,1.5元,2元……,3分钟后得出结论:一共10.3元。这时其他同学还在踊跃举手,第二位同学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硬币2个2个地拿出来,
7、2分钟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时教师又请出第三位同学,只见他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都是1元的,一堆都是5角的,一堆都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最后加在一起,1分10秒得出正确的结论,于是教师进一步启发:“如果这满满的一罐,你会怎样数?你会选择哪位同学的数法?”有很多声音在说会选择第三位同学的数法。“为什么?”又有同学回答说是因为分类,接着,教师点题: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数钱的分类,这就是一一同类项。课后,有的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是同一个道理……不错,数学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
8、。“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让学生意识、体会到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有“源头”意识。2•联系实际设障,发展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取决于数学过程中如何巧妙的设障置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怵I惑,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以初一代数初步知识的活动课为例,教师如此设疑:“我们初一(5)班一共有30位同学,请问如果每两位同学互相问候,握手示意,你们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学生思索,似乎摸不着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