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信息犯罪内涵之比较研究

身份信息犯罪内涵之比较研究

ID:5306302

大小:290.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身份信息犯罪内涵之比较研究_第1页
身份信息犯罪内涵之比较研究_第2页
身份信息犯罪内涵之比较研究_第3页
身份信息犯罪内涵之比较研究_第4页
身份信息犯罪内涵之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身份信息犯罪内涵之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犯罪研究》2010年第1期检察官论坛身份信息犯罪内涵之比较研究吴波随着跨国有组织犯罪和恐怖活动等犯罪的日益猖獗、犯罪的国际分工化以及身份文件的数字化,国际社会对身份信息犯罪越来越关注。从2004年开始,国际社会就号召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身份信息犯罪。到2008年国际社会对身份信息犯罪的关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6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办公室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举行了身份信息犯罪专家核心小组第二次会议,探讨打击身份信息犯罪的立法措施、国际合作,身份信息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对被害人的保护等问题。2008年6月l3日在东京举行的八国首脑峰会首次将身份信息犯罪议题提上峰会

2、讨论日程,负责本次峰会的日本司法部长认为:身份信息犯罪是一件全球化事件,需要全球化的应对。但身份信息犯罪是一个在国际刑法领域出现不久而尚未统一的新名词,尽管各国对身份信息犯罪的严重性都有广泛的认识,但对身份信息犯罪的理解及提出的法律对策方面却有着严重的分歧。即使在那些对身份信息犯罪相对认识更早、研究更多的国家之间,对身份信息犯罪的理解也是有很大差距的。身份信息犯罪是一个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词语。用来表示身份信息犯罪的英文主要有四种:IdentityCrime(身份信息犯罪)、Identity—relatedCrime(与身份信息有关的犯罪)、IdentityThef

3、t(身份盗窃)、IdentityFraud(身份欺诈)。对这些法律术语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与实践做法。一、“无区别说”“无区别说”认为,身份信息犯罪、身份盗窃、身份欺诈三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可以互相替换使用。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以美国司法部、联邦消费委员会和维基百科等为代表。美国司法部官方网站的抬头为“身份盗窃”,但在其网页的内容中也时常见到“身份欺诈”这一术语,二者经常交叉替换使用。美国1998年通过《防止身份盗窃及假冒法》及其2003年《身份盗窃处罚加重法》使用的词都是身份盗窃。另外根据1998年美国联邦消费委员会FTC提出的概念,身份盗窃是指“未经

4、合法授权使用他人的身份信息”。②这与国际上对身份信息犯罪的定义非常接近。也就是说,通常美国所提到的身份盗窃就是广义上的身份信息犯罪。维基百科也将身份犯罪,身份盗窃与身份欺诈等同起来,认为身份盗窃指涉及通过假①MartynWilliams:G8NationsTalk119一crimeatTokyoSummit,IDGNewsService,http://pcworld.about.com/od/businesscenter/G8.Nations.Talk-ID—crime—at—To.htm,2009年11月6日访问。②参~http://www.ftc.gov/b

5、cp/edu/microsites/idtheft/,2009年lO月26日访问。·91·检察官论坛《犯罪研究》2010年第1期装他人而窃取金钱或获得其他利益的欺诈,并指出身份盗窃的概念看起来是一个很新的法律术语,但实际上是一个误用,因为身份本质上是不能向其他财物那样被偷的,而只能被不当使用。①二、“身份盗窃说”“身份盗窃说”只使用身份盗窃这一术语,但对身份盗窃进行若干划分。这种观点以身份盗窃资源中心为代表。身份盗窃资源中心将身份盗窃分为四种,即金融性身份盗窃、犯罪性身份盗窃、身份克隆(又称身份隐瞒)、商业性身份盗窃,并且讨论了身份盗窃的变种——伪造身份盗窃(被

6、盗用的身份完全或者部分是伪造的)。金融性身份盗窃指使用他人的身份获取货物和服务,即犯罪分子利用虚假的身份、假冒他人进行诈骗。这种行为通常发生金融领域,往往是犯罪分子通过假冒他人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犯罪分子提交他人的身份信息、假装是被害人,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这种犯罪又被称为无犯罪分子自身信息披露的犯罪。犯罪分子得到贷款之后潜逃,被害人则会被错误地认为应对此贷款负责。犯罪性身份盗窃则是指犯罪分子在因犯罪而被侦查或逮捕时假装是他人。当犯罪分子将欺诈得来的或者伪造的身份证交给司法机关,司法机关将在随后的司法程序中申请逮捕或起诉身份信息的真正持有人,也就是犯罪性身份

7、盗窃的被害人。被害人往往是在其后驾驶证被吊销,就业或者其他目的的背景核对或者因其他原因被警方核查而发现这一假冒事实。犯罪性身份盗窃的受害者往往很难去洗刷该刑事记录。身份克隆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他人信息、假装是他人,承担他人的身份,又称为身份隐瞒。在身份克隆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为了取消自己原来的身份,而获取他人的个人身份标识,然后假装是该人。通常犯罪分子是为了逃避追捕、非法在他国工作、逃避债主或者其他人等原因而进行身份克隆。商业性身份盗窃则是指使用他人的商号名称获取信用。伪造身份盗窃是身份盗窃的变种,当被盗用的身份完全或者部分是伪造的时候,此种身份盗窃称为伪造身份盗窃

8、。三、“区分说”持“区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