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doc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doc

ID:53061943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doc_第1页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doc_第2页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doc_第3页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doc_第4页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诊治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及鼻内窥镜下手术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治孤立性蝶窦后鼻孔息肉患者3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3例术前均行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在鼻内镜下手术,查清根蒂起源,开放窦口,彻底咬除息肉根蒂。3例经随访6个月,蝶窦黏膜光滑,无复发,均治愈。结论:鼻窦CT及术前鼻内镜检查是确定后鼻孔息肉根蒂起源的主要方法;鼻内镜下彻底钳除蝶窦口周及窦内息肉根蒂是蝶窦后鼻孔息肉手术治疗的重点,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关键词蝶窦鼻息肉鼻内镜术孤立性蝶窦病变是指原发于蝶

2、窦并口局限于蝶窦内的疾病,没有侵犯周围的毗邻结构。李庆忠等认为蝶窦部位深在[1],局限于蝶窦腔内的病变无特定症状和体征,并且蝶窦后鼻孔息肉发病率极低,如果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术中未能彻底清除位于蝶窦口周或窦内的根蒂,极易造成该病的反复发作。该病临床比较少见,对3例蝶窦后鼻孔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例1:患者,男,16岁,以“左侧鼻塞6年”为主诉入院,患者6年來左侧鼻塞,渐行性加重,轻微头痛,无黏脓涕、无涕中带血等,右侧鼻腔通畅。体检及鼻内窥镜检查:左侧鼻腔可见一巨大灰白色荔枝肉样新生

3、物,柔软,占据中鼻道,总鼻道,向后经后鼻孔垂向鼻咽部;右侧鼻腔未见明星异常。鼻窦冠状位CT扫描示(图1,2):左侧鼻腔全长、左侧蝶窦及后鼻孔鼻咽部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双侧上颌窦、双侧筛窦、双侧额窦、右侧鼻腔未见确切异常。纤维鼻镜示:(图3)鼻咽部见腺样体,左鼻腔总鼻道见息肉样新生物,向后脱出至后鼻孔。例2:患者,男,10岁,以“鼻塞流涕5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五月来鼻塞伴有流涕,右侧重,无头痛,无涕中带血。杳体:右侧鼻腔见暗红色息肉样新生物,向后垂向鼻咽部。鼻窦CT扫描示(图4)。图4例3:患者,女,20岁,以“头痛半年”为主诉入院

4、,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枕后钝痛,同时伴有鼻塞。行头颅CT发现鼻窦软组织密度影,转入我科。查体:左侧鼻腔见红色息肉样新生物,质软。进一步查鼻窦CT示左侧蝶窦软组织密度影。手术方法:患者于全麻下行鼻内镜下蝶窦后鼻孔息肉切除术:鼻内镜下切割吸引钻经鼻腔口腔切除息肉,在中鼻甲内侧后上方lcm左右,找到蝶筛隐窝,扩大蝶窦自然口至l.OcmX1.0cm左右,用切割吸引钻开放蝶窦前壁,边吸引边切割,清除病变,插入不同角度内镜观察窦内病变及蝶窦各壁,彻底清理蝶窦内息肉及蝶窦底壁内的根蒂,以避免复发。术屮见1例根蒂位于蝶窦底樂为囊肿样组织,术

5、中摘除。2例根蒂位于蝶窦开口处。窦内黏膜光滑。术毕,海绵填塞。术后48小时撤海绵。结果3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治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术腔整洁,黏膜光滑,均无复发。术后病理均提示:息肉。讨论鼻息肉的形成原因可能不一样,其发展过程屮受各种因素的反复刺激,其作用机制也较为复杂。李长青等对上颌窦示鼻孔息肉和鼻息肉的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2],发现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纤维型较多,而鼻息肉浸润型较多,认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变态反应关系不大,偏重于炎性过程。由于蝶窦后鼻孔息肉较罕见,对其病理研究比较少。ShinSH等认为蝶窦后鼻孔息肉

6、的组织病理学特性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3]、聚集,并且由于蝶窦后鼻孔息肉经过狭窄的开口悬吊于鼻腔、后鼻孔或鼻咽,息肉营养血管的缺血受压可引起局部血管反复闭塞和梗死,最终坏死或成为血管瘤样息肉。与本组两例患者鼻腔新生物局部呈暗红色坏死样改变相吻合。蝶窦后鼻孔息肉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渐进性鼻塞,伴有头痛、流涕等鼻窦炎症状本组3例患者均符合上述症状。单发后鼻孔息肉大多起源于JL颌窦,此外尚有少部分起源于中鼻甲以上的鼻腔外侧壁及额窦,起源于蝶窦极少。1892年Zuckerkandle首先报道了蝶窦后鼻孔息肉病例以来。近年来

7、,随着鼻内镜及CT等影像技术的发展,报道病例逐渐增多,其已成为确定单发后鼻孔息肉根蒂起源的最主要方法。CT鼻窦冠状位在显示上颌窦口时较轴位优越性明显,因为后鼻孔息肉大多来自上颌窦,故确定后鼻孔息肉根蒂起源多行冠状位CT;对于蝶窦后鼻孔息肉,行轴位则更好,后者可清晰显示蝶窦自然1_1,对判断根蒂是否來自蝶窦有其一定的优越性。然而鼻窦CT在辨别根蒂來自蝶窦或中鼻甲以上的鼻腔外侧壁有一定难度。蝶窦后鼻孔息肉为根蒂部经嗅裂后段向上与蝶窦开口处相连,蝶窦腔内可见充满软组织密度影或见与窦口软组织密度影相连的局限性(多不呈液平面样)软组织密度影

8、。除极少部分因为蝶窦后鼻孔根蒂堵塞狭窄的后段嗅裂而妨碍后组筛窦引流导致同时有后组筛窦软组织密度影外,其余鼻窦多未见软组织密度影。中鼻道及上颌窦口无根蒂。郭玉德认为起源于中鼻甲以上的鼻腔外侧壁的后鼻孔息肉为根蒂部经嗅裂后段向外上与鼻腔外侧壁如屮鼻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