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pptx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pptx

ID:52989920

大小:887.95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09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pptx_第1页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pptx_第2页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pptx_第3页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pptx_第4页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宁化县城南小学夏盛瑞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主讲人:夏盛瑞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二、自主探究的有效性三、数学思考的有效性四、引领数学化活动,促进数学知识的构建五、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六、运用激励性评价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1、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2、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使数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课例:《用字母表示数》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

2、,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7,出来的是17;输入的是12,出来的是22……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10”;,输入“78”,出来“78+10”;,输入“1.5”,出来“1.5+10”;输入字母“b”,便出来“b+10”。……如,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的局限,给学生多种图形学具: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自由探索来剪一剪,拼一拼。一提起动手,学生特别来劲,

3、活动开始后,每个人都积极动手、想办法,紧张地忙碌着。反馈、交流时各个小组的代表争先恐后地汇报他们的成果。有的说,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学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的说,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有的组发现三角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还是原来的高,由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最后,还有个学生说: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梯形上底和下底和的一半,宽是原梯形的高,由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学生可以用

4、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此时教师发现学生神情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多好的情绪体验啊!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学习下去,思维得到开发。他们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二、自主探究的有效性三、数学思考的有效性1、联系生活中寻求积极的数学思考案例1:我怎么没有岁数了案例2:吸烟中的比例问题2、咬文嚼字中寻求严谨的数学思考(1)抓认识2米长的铁丝,截去1/4米,还剩多少米?一根2米长的铁丝,

5、截去1/4,还剩多少米?(2)抓读书(3)抓审题3、开放训练中寻求灵活的数学思考(1)巧设开放性题目。(2)激发求异心理。例如在比较5/9和3/8的大小时,按常规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数比较大小的法则进行比较,学生可得出。这时教师没有急于总结,而是让学生继续想是否有其它的比较方法,学生急于表明自己的突出,尽量思考有异于常人的不同于常规的比较方法:比如先可以化成小数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它们在数轴上用点表示出来,再利用数轴的性质比较大小;另外,也有人想是否可以找一个参照数(比如1/2,将它们都与1

6、/2比较,因为5/9>1/2,而3/8<1/2,进而可知5/9>3/8。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要适当进行非常规题的训练。(1)要注意思维的变式。例如,已知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一般学生都知道180÷3=60,求出的是汽车的速度,但很少能想到3÷180=1/60求出的是行驶1千米用多少小时。再如,已知4天修了一条路的1/4,学生习惯1/4÷4,求出一天的工作效率,还应该知道4÷1/4,求出的是修完这条路用多少天。从以上例子可

7、以看出,这种双向可逆性的思考,也是一种变式。4、变式训练中寻求深刻的数学思考(2)要注意情节叙述上的变式。例如,“甲比乙多10本书”,这是“差”的一般叙述形式,变式后可以成为:“乙再填上10本和甲同样多”;“甲去掉10本和乙同样多”;“甲给乙5本,则两人同样多”;“甲给乙4本后,则还比乙多2本“;“甲给乙6本后,则比乙少2本”…(3)要注意方位上的变式。案例1:操作了就等于经历了吗一位教师执教“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可谓煞费苦心。先由教师演示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的情况,让学

8、生观察、猜测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学具来验证猜想,教师进而归纳推导出体积公式,最后再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四、引领数学化活动,促进数学知识的构建案例2:长方形的面积师:大家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面积呢生:用面积单位摆一摆就知道了。生:用直尺量量它的长和宽乘起来就是它的面积。生:老师,我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可简单呢!师: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的请举手。(小手林立差不多占全班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我爸教的。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