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ID:2562351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_第1页
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_第2页
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_第3页
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_第4页
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文/王洋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巧妙地使用课堂提问,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竟争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对课堂进行提问,浅谈几点:一、注重提问的目的性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

2、提问顺序。所提问题都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例如,在讲“三角形边的性质”时,针对总结归纳三角形边的性质,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任意给出三条线段,它们一定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通过此设

3、问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边的性质,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注重提问的趣味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精湛,值得品味。恰当的提问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扔下的一块巨石,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师]你们只要按我的要求算出

4、一个数,老师就能猜出你们每一个人的年龄![生](有少部分学生轻轻地说)不可能。[师]请你把你的年龄乘以3减去7,最后除以2,然后说出运算后的结果![生](争先恐后)19、17.5、16[师]15岁、14岁、13岁学生对老师赞不绝口,佩服得五体投地。[师]你们想知道秘诀吗?[生](异口同声)想…… 此时,老师告诉他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他们也能猜出其他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

5、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三、提问难度要适当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动脑就能回答出来,也不能设置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6、,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再逐步培养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会变成一个优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例:已知ABC的三条边分别为a、b、c,且a=m-n,b=2mn,c=m+n(m>n,m、n都是正整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直角三角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若把“一个角

7、为90°”这个条件除外,还有哪个条件也能判断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又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时候,我引入“现有足够的2元和1元的人民币,要将一张10元的人民币换成2元和1元的零钞,问有多少种换法?”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通过讨论,提出方案:设换2元的x张,换1元的y张,列方程为2x+y=10,解方程非负整数有六种解法。这样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问”,又要问的“巧”,还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