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学习探讨.pdf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学习探讨.pdf

ID:52932495

大小:155.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2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学习探讨.pdf_第1页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学习探讨.pdf_第2页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学习探讨.pdf_第3页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学习探讨.pdf_第4页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学习探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学习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学习探讨摘要:本文说明了技术跃迁机会窗口的涵义,探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技术跃迁机会窗口的作用,分析了机会窗口在技术,市场,顾客和企业综合作用下如何开启和关闭的过程,提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技术跃迁的新机遇。关键词:机会窗口技术跃迁自主创新企业1.引言面对信息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科学技术能力之间的竞争。如何开发更先进的技术,获得创新利润并在相关领域中得到长足发展,是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技术跃迁,就是跃迁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

2、1]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对企业来说,存在着一个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但这种技术跃迁决不是一个“自发性”的过程。以进口技术为捷径进行技术赶超和创新,依赖于很多条件,涉及到困难和复杂的过程。一般说来,很多企业都是通过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跃迁的。进行持续性技术创新,就意味着要融入现有技术发展的“价值网络”,在已有的技[2]术发展框架中繁衍生存。但是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和频率的不断增加,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跃迁的机会越来越少,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水平的企业在同一发展轨道

3、上进行竞争,很难实现技术跃迁。近些年来,作为实现技术跃迁的新途径———突破性技术创新得到了更多国家和企业的重视和认同。对于突破性技术而言,不存在既定的标准规范,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能够及时识别捕捉到突破性技术的发展机会,就能够获[3]得与其他国家、地区平等的发展机会,从而实现技术跃迁。同时,作为技术跃迁的机会窗口,突破性技术创新管理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如何对其进行审视和把握是实现技术跃迁的关键。2.文献综述新技术并非总是最先在发达国家和先进企业出现,由于

4、沉没成本的影响和先进企业存在的垄断倾向,以及垄断带来的“替代效应”、“效率效应”决定了这类[4]企业在新技术创新中表现滞后。这为发展中国家和后进企业提供了技术跃迁的可能。任何新技术的形成都伴随着新的产品、技术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新的生产规范和标准的完善,这为后进者留下超越的机会窗口。一、沉没成本与“退出障碍”退出障碍是阻止企业退出某产业的因素。如果退出某产业要承担较大成本,则企业的进入新产业的动力就会减弱。(一)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当企业退出某产业时,原来的专用设备、技术,甚至厂房等不能[6]回收,构

5、成的一种成本损失,它是阻止企业退出的主要障碍。企业原有的规模越大,在产业中已从事的生产活动越长,则沉没成本越大。规模大的企业由于发展历史长,实力较强,通常已经进入某个新技术领域和某个产业市场,在以往的技术创新和技术领域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已进入企业与新进入企业之间在特有的技术或产品构思和产品规划方面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由于已投资的某些产品和技术,多年来形成了现存的设备、技术、产品、管理模式,并构成这些企业所特有的产品和技术体系。如果这些企业参与新的技术创新,并且准备转换到依据新技术要求的新技术系统,

6、重新组织生产,这就必然会使原有的技术、生产等投入失效,即产生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沉没成本。相反,对新进入者来说,由于没有旧技术体系的存在,不会产生这样的沉没成本。1988年,佩雷斯和苏蒂提供了一个分析“后来者”进行技术赶超创新的简单进入壁垒模型。模型认为,发明人和模仿者都要投入一系列成本,以克服创新、生产和模仿所面临的壁垒。从长期来看,进入壁垒是新进入者必须发生的、已进[7]入者不承担或不必承担的成本。这里,我们应用它研究“退出障碍”问题。(二)进入壁垒与退出障碍分析以下各项,在企业进入新产业领域的时

7、候是“进入壁垒”,在退出产业的时候则成为“退出障碍”。1、固定投资成本:即发生在工厂和设备方面的投资成本。固定投资成本由创新技术的特点决定,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由于一定的固定资本投资是研制或模仿的基本条件,因此存在一个任何生产者进入的绝对最小值,称之为固定投[8]资的进入阈值。2、弥补知识差距的成本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几个部分:公开可获得的知识、自己生产积累的知识或发明范围内的知识。不管想拥有哪种知识都需要支付成本,进行发明和模仿也存在一个知识阈值,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以前知识为零的情况下进行

8、生产。而且企业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量越大,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由于知识的累积性,企业距知识的前沿越近,获取“单位”增加的知识所需的成本就越少。最小的知识阈值表示:如果企业处于或低于此水平,不管它是首创者还是仿制者,由于缺乏吸收能力而将面临与知识有关的无限的进入成本。如果用S表示最小的知识阈值;Sn表示使用发明所需的有关知识的总量;Sp表示可获得的公开的知识总量,则发明范围内的知识量为(Sn-Sp)。假设企业起点的知识水平为Sa,Sa处于S和Sp之间,对于发明者来说,与知识有关的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