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

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

ID:5292949

大小:349.8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_第1页
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_第2页
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_第3页
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_第4页
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10年(第32卷)第7期汽车工程AutomotiveEngineering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白中浩,章龙,曹立波,蒋彬辉(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82)2010129[摘要]针对国内SUV车型背门下垂的问题,运用ANSYS软件进行仿真揭示,背门下垂的主要原因是背门框整体变形及背门框承受较大偏载。为此,通过5种背门框结构改进方案的对比,确定了改进背门框受力状况的方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导向机构。实车道路对比试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效果。关键词:背门下垂;有限元分析;背门导向机构CauseA

2、nalysisandImprovementofSUVTailDoorSinkingBaiZhonghao,ZhangLong,CaoLibo&JiangBinhuiHunanUniversity,StateKeyLaboratoryofAdvancedDesignandManufacturingforVehicleBo出,Changsha410082[Abstract]InviewoftheproblemofSUVtaildoorsinking,thesimulationwithANSYSsoftwarerevealsthatthema

3、incausesarethedeformationandunbalanceloadingoftaildoorframe.Hencebycomparing5modificationschemesoftaildoorframestructure,aschemeofimprovingloadingpatternoftaildoorframeisdetermined,andanewguidingmechanismisdesigned.Realvehiclecomparativetestverifiestheeffectivenessofimpr

4、ovingscheme.Keywords:taildoorsinking;FEA;taildoorguidingmechanism日IJ舌为了增大SUV车内空间及离地高度,将备胎布置在背门外侧,而SUV的行驶路况条件比一般轿车恶劣,整车承受的弯矩和转矩均较大,这可能导致背门框及车身承受较大的载荷,特别是那些侧向开启的背门。车身的背门框结构为稳定性较差的类正方形结构,因背门框的受力不均匀,容易造成背门框角变形。随着车辆的使用时间增加,背门下垂量逐渐积累,严重时会引起车门无法正常开关。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对此开展过研究,例如北京213切诺基越野

5、车改进了背门固定机构,采用新型背门固定装置,消除了背门锁机与锁柱之间的撞击和摩擦¨J,并将备胎承托装置运用在越野车背门上,可使背门上的备胎质量直接加到车尾部的大梁上,避免安装备胎支座处的车壳受到损伤,延长车壳的使用寿命[2]。作者针对国内某SUV试制样车存在的背门下垂问题,建立了分析模型,研究了导致背门下垂的主要原因,针对背门框受力不均匀,设计了新导向机构,可达到减少背门下垂的目的。1背门试验1.1背门刚度试验背门刚度试验的目的是了解某SUV样车背门的刚度特性,为建立背门有限元模型提供参考数据和验证。将背门通过铰链连接在刚性壁上,在背门

6、的门锁位置处向下加载80kg的集中载荷,用高度卡尺测量门锁位置的变化量。进行多组试验后,测得门锁位置下垂量的平均值为3.6mm。1.2背门在车身上的下垂试验将某SUV样车背门铰接在车身上,测量背门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为建立背门下垂有限元模型提供参考数据和验证。将背门打开到15。(见图1),然后在门锁位置处向下施加静态载荷80kg,用高度卡尺测得门锁位置的最大下垂量达6.7mm。原稿收到日期为2010年5月613,修改稿收到El期为2010年5月18日。万方数据2010(V01.32)No.7白中浩,等:SUV背门下垂原因分析及改进图1背

7、门在车身七的下垂试验1.3车身车架刚度试验对该SUV进行车架结构静态刚度试验,研究其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刚度特性,为车身车架有限元模型验证提供依据。根据试验要求,将车架前轴转向节经由夹具与前轴支架的横梁连接,将后桥固定在后轴的支架上,沿车架左右纵梁布置测量点,如图2所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o@o@图2测点位置分布示意图在前排座椅支撑点中部施加载荷,如图3所示。施加载荷从100kg开始,并以100kg为间隔,逐步增加至500kg,测量车身各点的垂直变形量,提取1~9点作为研图3加载部位究对象。图4中实线表示试验中载荷在500kg时各点的

8、位移试验曲线。图4加载500kg时弯曲变形曲线2模型的建立和验证2.1车身车架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运用CATIA软件建立车身壳体和车架结构三维模型,将建立好的模型分别导入HyperMesh软件内,对其进行几何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