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及其意义_李心怡.pdf

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及其意义_李心怡.pdf

ID:52913328

大小:136.6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1

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及其意义_李心怡.pdf_第1页
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及其意义_李心怡.pdf_第2页
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及其意义_李心怡.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及其意义_李心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沿视角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及其意义李心怡(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经历了严重的不公平、不道德、不人道的待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学东渐给中国妇女带来了新观念,中国女子教育告别了蒙昧,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妇女解放运动,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键词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封建社会中图分类号:G776文献标识码:ATheModernizationandSignificanceofChineseWomen'sEducationL

2、IXinyi(CollegeofHumanities,Nan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94)AbstractChinawomensufferedstrictunjustness,immoralityandinhumanityinalongfeudalsociety.ChinesedoorwasopenedbyforceinOpiumWar.ThemovementoflearningfromwestwardbroughtnewconceptiontoC

3、hinawomen,Chinawomeneducationbeganontheroadofmodernizeandsaidgoodbyetoobscuration.Atthesametime,Chinawomeneduca-tionexertedanabroadandfar-reachinginfluenceonthecareerofoureducation,themovementofwomen'sliberationandthealterofsociety.KeywordsChinawomeneducation;modernize;

4、feudalsociety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女子教育情况概述事大”的观念,女子出嫁后要守节,丈夫死后不能改嫁,宁可饿在中国古代,夏朝便出现了学校,当时称为“序”、“校”和死也不能失掉贞洁。在父权制的社会里,女性的任务就是“相“学”。到了商朝,学校称为“庠”、“序”等。西周的学校分两类:夫教子”,这是女子存在的唯一目的。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最早的女性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对整个社会有很大的误导作用。里进行的,而是在家中进行教育和在民间进行礼仪教育。女这种思想在明朝之前就有了,现在仍有人把它挂在嘴边。明子没有同男

5、子一样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她们没有在学校上学朝的冯梦龙在其所著的《智慧全书》中就写道,“语有之‘:男子的权利。而孔子儒家思想的确立为维护父权制社会,奠定了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同时期的陈继儒在他的《安理论基础。得长者言》中,也收录有“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在父权制社会里,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女子成为男子的一语。这种说法为维持女子的愚昧,反对女子有知识,反对她附属品。男尊女卑、男主女从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们读书。女子要做的就是服侍好家人,料理好家务就行了。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提出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这

6、些言论和书籍是向女子宣传封建礼教及儒家伦理观念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就是说,女子天生就是愚蠢的,她们和的主要途径。封建社会这些旧观念、旧礼教严重束缚了妇女小人一样是难以教养的。这是对妇女的轻视,这种伦理思想的手脚,禁锢了所有人的思想,使妇女一直以来都处在社会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边缘,女子教育也就没有一席之地。儒家还提出了“三从四德”,“三从”指妇女要“未嫁从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女子受教育的形式主要以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出女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受到父亲庭教育为主,女子10岁左右,就要求在闺房中接受家庭教育,的支配;出嫁后,要听

7、从丈夫的支配;丈夫死后,要服从儿子的在家庭中开始操持家务。还要学习“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工”支配。“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工。就是说女子在行四德。女子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些必读书目。最著名的有:为、举止和家务方面应做到说话细声细气,仪表不能花哨,要刘向的《烈女传》、班昭写的《女诫》、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女则》精通各种家务。30卷、陈邈妻郑氏写的《女孝经》、宋若华的《女论语》、司马光西汉的董仲舒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这一人的《家范》、吕坤的《闺范》、蓝鼎元的《女学》、陈宏谟的《女教》、际关系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三纲”

8、即:“君为臣纲”、“父陈晚芳的《行言行录》等。①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董仲舒认以班昭的《女诫》为标志,东汉是封建社会女子教育内容为“三纲五常”是出自天理,天不变,三纲五常也不能改变。他定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