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分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以共享单车为视角

[共享单车]分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以共享单车为视角

ID:5288611

大小:2.50 M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上传者:U-1456
[共享单车]分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以共享单车为视角_第1页
[共享单车]分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以共享单车为视角_第2页
[共享单车]分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以共享单车为视角_第3页
[共享单车]分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以共享单车为视角_第4页
[共享单车]分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以共享单车为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共享单车]分享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以共享单车为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万方数据分:z-7策研究——以共享单车为视角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王茜摘要:共享单车作为我国分享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有助于破解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难题。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在快速兴起的同时,也面临着违规停放使用、恶意毁损贩卖、资本疯狂涌入等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折射出我国分享经济发展所共同面临的征信体系落后、市场监管缺失、资本盲目扩张等挑战。为推动我国共享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作为:建立分享经济信用体制,规范用户道德行为;创新分享经济监管方式,引导行业有序发展;优化分享经济发展环境,鼓励试点先行先试。关键词:共享单车;分享经济;信用体系中图分类号:F27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151(2017)16—0037—05一、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共享单车是指if-业在公共区域提供的自行车共享服务。2015年年底,ofo共享单车出现在校园;2016年4月,摩拜单车在“世界地球日”投放上海。随后,共享单车因迅速受到市场青睐而蓬勃兴起,新竞争者和资本团队纷纷人局,共享单车也相继在北京、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亮相并推广使用,使得2016年成为共享单车的发展元年。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的用户总数已达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持续扩大,年底将拥有近5000万用户。④共享单车在短时间内快速兴起,获得市场和资本认可,点燃了共享经济的新“火种”。作为分享经济的新模式,共享单车凭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在满足大众短距离出行需求的同时,缓解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压力,更契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一)共享单车是分享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创新应用的蓬勃发展,分享经济近年来快速成长。所谓分享经济,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整合分散化的闲置资源,实现陌生人之间物品或服务使用权暂时移①比达咨询:((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2月。 霞鬻li—一璧氯壁囊塞,。互,:垫盟:,罴橐。!;!熬£基篡。黧!三熬如。——————。——一一万方数据i簧l交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分享经济于2。14年开“使用而非占有”的理念,将闲置单车信息统一l始在我国呈井喷式发展态势,其落地应用也日益呈现于服务平台,让人们能够更多地分享物品、l增多,涉及出行、住宿、贷款、就医等多个领域。使用物品。2016年,以政府公共自行车为雏形的共享单车快速遍布于各大城市街头,这一新型出行方式摒弃了公共自行车对用户停放单车的要求,使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查看附近的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该车,在用户使用后可以将单车停放在路边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的规定区域内,方便用户随用随取。作为分享经济的一种新模式,共享单车与建立在社会既有资源基础之上的滴滴打车、小猪短租等分享经济模式不同,其分享模式并非建立在社会既有资源之上,而是通过自造单车提供分享的基础,代表着一种重资产的分享经济模式。这种分享模式因流量从线下导入且业务布局具有地域分隔性而难以形成垄断,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了契机。①(二)共享单车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创新来看,共享单车诞生于中国而非硅谷,是摩拜、ofo等初创企业开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路径,这既是建立在移动互联网、GPS、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产业创新,也是建立在制造业与运营服务业融合创新基础之上的生活方式创新。从协调角度来看,共享单车促进了单车这一资源要素的流动,达成供需之间的高效匹配,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合理使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从绿色来看,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智慧出行,鼓励居民通过骑行方式减少公共交通和机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从开放来看,共享单车以人人均能支付得起的服务价格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应用,并已逐步推向国外市场。从共享来看,共享单车秉承(三)共享单车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解决大众出行的短途交通问题是公共交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城市中,公交车与地铁系统始终无法解决人们出行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而在短距离出行方面具有无可比拟优势的共享单车则恰恰能够弥补交通出行末端的缺陷,化解“最后一公里”接驳的尴尬。特别是在旅游城市,共享单车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的短距离出行提供便利,还能够为外地游客观光游览提供支持。校园同样是“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典型场景,共享单车之所以兴起于校园,正是因为其能够成为师生在“教室一办公室”、“宿舍一图书馆”往返的最佳代步工具。得益于对“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精准出击,共享单车在地铁、公交构建起的城市交通“大动脉”中充当起“毛细血管”的角色,弥补了公共交通系统的不足,缓解了人民群众对交通便捷化的需求同交通拥堵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从供给侧角度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二、共享单车发展面临的问题(一)违规使用损害分享经济的持续性。为方便后续用户,共享单车都明确禁止使用者将其停放在小区、地下及室内车库、胡同以及收费通车区域。但自共享单车运营以来,违规使用问题不断。一是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日趋严重。用户随意停放单车、占用盲道、机动车道,影响了行人的正常通行,引起社会不满,引发市民投诉,出现了抵制共享单车的声音。①屠晓杰:《共享单车:发展共享经济推动绿色出行》,载于人民邮电报,2017年2月10日。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锯钎碍宪考考2017ff--虿g16期(总第2792期)陌生人之间的交易,这种交易模式决定了信用是分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即享受分享服务的群体信用水平越高,则分享物品使用的周期越长、分享经济的服务效力越强、分享经济发展的越持久。然而,我国征信体系仍不足以支撑当前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征信体系仍不足以制约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缺失。共享单车中的“公车私有化”、在线短租中的房屋设施毁损、P2P网贷中的“跑路”现象,均折射出分享经济中信息不对称性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突出,并将严重影响共享物品的持续使用和分享经济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自建的信用体系无法对用户违规行为形成威慑。例如,虽然共享单车、共享租车、共享租房等企业均通过完成交易、拍照分享、举报等方式构建了自身的信用体系,但因用户可随意选择更换同类企业,违规的信用成本较低,使得企业自己解决信用问题的效果有限。因此,国内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数据碎片化、征信制度等配套制度不完善、金融征信以及各类行政管理征信难以与平台企业实现有效对接,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分享经济的发展。(二)市场监管存在缺失,监管思路亟待转变。在“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的不断推动下,分享经济涌现出大量融合性新业态,这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分享模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网络化等特征,快速创新的实践使现有市场监管在效力和内容上均显不足。一方面,在分享经济新模式快速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不法行为暗中滋生,传统监管措施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新业态发展时期,钻监管缺失“空子”的违法成本较低、隐蔽性较强。共享单车的二维码诈骗、偷盗单车的二手交易、短租“二房东”的转租行为、P2P网贷演变的“庞氏骗局”均存在法律与经营风险。这些潜在的违法行为将严重损害用户和企业利益,影响分享经济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现有市场监管难以处理分享经济新业态与行业内原有传统企业的关系。分享经济新业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降低了交易成本,对传统行业利润空间形成挤压,不可避免地遇到原有行业企业阻力。“网约车”对出租车的冲击、在线短租对传统宾馆的冲击、在线厨房对传统饭店的冲击,都引发过传统行业主体的不满与对抗。分享经济出现后,行业规范发展方面的监管,内容与手段的缺失,导致相应的法律法规既不能规范引导分享经济的发展,也无法有效解决分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与传统产生的争端。(三)盲目扩张存在隐患,投资引导有待规范。分享经济的创新发展模式在快速吸纳用户的同时,也受到资本青睐。一旦资本洞悉到某种分享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够打开市场,所有资本便开始竞相角逐,纷纷下注,开始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运动。这会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资本的乱序涌入会使大量创新创业企业跟随进入,快速发展造成的供过于求局面将会损害企业利益。例如,P2P网贷在2015年迎来井喷式增长后,面临近千家平台的倒闭,引发了一系列风险问题。当前共享单车“两雄相争,群狼环伺”的局面与刚刚结束的专车大战何其相似。可以预见,在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下,资本厮杀之后大批企业将会遭遇倒闭的结局。另一方面,企业在追求规模化和市场份额的同时形成行业冗余,造成空间或资源浪费。共享单车的投放热度尚未降温,共享电动车已落户南京。可以想象,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电动车又将掀起一轮投资热潮,成批量的共享电动车也会相继投放。当资本的狂热投入使得一种共享模式开始 万方数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