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途径.doc

浅议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途径.doc

ID:52872301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1

浅议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途径.doc_第1页
浅议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途径.doc_第2页
浅议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途径.doc_第3页
浅议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途径.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途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途径经过多年的教学,在教学中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了以下几点肤浅体会:(1)更新教学方法。我国历来比较重视演绎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思路是从一般到特殊,它有益于同思维或聚合思维的培养,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教学已大力提倡。

2、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的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例1,每盒彩笔24支,13盒共多少支?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是。①引导学生将13分解为3+10;②要学生列竖式计算3盒和10盒的支数;③问学生,要求13盒的支数应怎么办?④引导学生把上面的计算写成一个竖式。这样教,教师在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关键点,已经给学生暗示,或者是代替了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时,我们可先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准备怎么计算24X13,看谁的方法多。这样,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时就可能会想到:24

3、X13=24X(5+8)=24X5+24X8,24X13=24X(3+10)=24X3+24X10……在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展示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去发现怎样用竖式计算24X13,这种教学会增加思维的含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1)制服思维惰性。无论面对什么问题或困难,人们经常只会满足于一种解答方法和途径。一旦找到了,就浅尝辄止,不再思考下去,不再寻求解答问题的其他方法。正是这种思维惰性影响了人们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克服思维惰性。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能被3整除的数”教学

4、后。学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是:看这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否被3整除。这种判断方法,用来判断一个四位以上的数能否被3整除是不够理想的。上练习课时,教师可出示一组数:93669、68363、721845、321874,让学生思考怎样迅速判断它们谁能被3整除,谁不能被3整除?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如果先把是3的倍数的数字划去,再把加起来是3的倍数的几个数字划去,便能迅速判断一个四位以上的数能否被3整除。这样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都得到了培养。(2)破除思维定式。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

5、必须从事大量重复性的练习,以加强对某个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些重复性的练习,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呆板。要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时时注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例1、例2教学后,部分学生会产生“比较数三分率=标准数”的思维定式,这就把应用题的一般解法与特殊解法紧密联系起来了,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加强思维训练。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他的思维能力是紧密相关的。一个人思维能力差,他的创新思维

6、能力必然差。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加强思维训练。有的教师认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显然这是一种误解。知识虽然是思维的材料,但它不能代替思维。学习知识虽然要运用思维,也要思考一些问题,但这不是在学习思考。思维是有规律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例如,口算3+3+3+2+2+2,教师如果只满足于学习迅速回答出结果,就忽视了思维训练。因为有的学生是依次相加口算得出结果,也有的学生可能认为3+3+3+2+2+2=3X3+2X3=15,有的学生可能认为3+

7、3+3+2+2+2=3+2+3+2+3+2=5X3=15o结果相同,思维方法却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高有低,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揭示与思维能力的训练。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0页例10:口算360-70o教材上的口算方法是160减去70得90,200加上90得290。实质上,教师上课时还可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如下方法:①300-700=230,230+60=290;(2)370-70=300,300-10=290;

8、③70-60=10,300-10=290o可见,每个知识都蕴含着较丰富的思维因素,只要善于挖掘,正确引导,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