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82374
大小:260.1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2-07
《中国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为例谢宝富东亚论文第89期ISSN0219-1415ISBN978-981-08-8822-0版权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出版日期:2011年4月30日中国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北京市城乡结合部为例∗谢宝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扮演了为中低收入流动人口提供廉价出租房的角色。由于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一些城乡结合部村庄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严重倒挂,一个原本居住几百人的村庄开始居住成千上万的流动人口,使原本仅为户籍人口设计的基础设施及服务、管理队伍不堪重负,出现了违法建设泛滥成灾、基础设施破败落后
2、、安全隐患突出、环境脏乱、矛盾集中、管理失序、服务缺位等问题,亟需加强该地区的社区管理、服务建设。近年来,理论及实践界对我国农村及城市社区建设探索较多,取得了较多成果,但是对“非城非乡”的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探索相对较少。仅见的专门研究成果多是地区性建设经验的总结及相关问题分析。例如,徐力钧、王敬12尧分别对杭州留下镇、武汉市江汉区汉兴街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的考察,张3后、侯小伏等对山东省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的调查研究,所论虽具启发性,但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的研究尚欠细致、深入。除专门研究外,学界对城乡结合部及其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问题还进行了不少专题性考察,
3、如罗仁朝等对45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研究,广晓平等对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设计的研究,王∗谢宝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1徐力钧:《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的新探索——杭州留下镇的经验与启示》,载《浙江学刊》1995年4期,第126-129页。2王敬尧:《探索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新路——武汉市江汉区汉兴街调查》,载《民政论坛》2001年5期,第40-43页。3张后、侯小伏等:《山东省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调查》,载《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7期,第126-128页。4罗仁朝等:《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载《城市规划》2009年2期,第32-38
4、页。5广晓平等:《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安全设计研究》,载《交通标准化》2006年5期,第136-140页。167梅兴对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卫监管的研究,张新根、段成荣等城乡结合部出租8屋管理的研究,王芳等对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的研究,黄建华对流动910人口卫生防病问题的研究,江立华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研究,王1112唯对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研究、陈丰等对流动人口社会组织的研究等。这些专题成果对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的研究有较多参考价值,但在系统性及具体性上亦多有不足。鉴此,本文拟以北京市为例,对中国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做专门探讨。一、城乡结
5、合部社区服务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北京市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环境、劳动就业、卫生防预、文化教育等社区服务方面,采取了不少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一)隐患突出,设施不足,环境脏乱流动人口大量涌入、违法建设泛滥后的城乡结合部村庄各类安全隐患突出,基础设施不足,环境脏乱。1.居住安全堪忧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主要租住在违法建设内,北京市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质量相对较差。多层楼房多是在平房上加盖而成,而原平房本身就有碎砖砌筑、墙体潮湿、地基不牢等问题,加上加盖时建材无质量保证、房主把关不6张新根:《城乡结合部出租屋管理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对策》,载《广东
6、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1期,第70-73页。7段成荣等:《“以房管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础》,载《城市问题》2009年4期,第78-80页。8王芳等:《北京市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的思考》,载《首都公共卫生》2007年3期,第41-43页。9黄建华:《流动人口的卫生防病问题与对策》,载《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6期,第62-63页。10江立华:《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模式:问题与对策》,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3期,第60-64页。11王唯:《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分析》,载《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0期第11
7、-14页。12陈丰等:《流动人口管理的一种体制创新:从准社会组织到自治组织》,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4期,第94-99页。2严、施工队以次充好等,使房屋质量“雪上加霜”。同时,由于房屋异常密集使挖掘机械难以进入、深挖地基会影响近于贴面的邻家房屋等原因,即使新建的楼房,地基一般也只有几十公分,隐患严重。2008年初海淀区流管办委托区房屋安全鉴定站对六郎庄村多层房屋进行检测。除了发现普遍存在的地基不牢外,还发现二、三层楼房都是一层房屋加建而成,而原房屋本身就有质量问题。不少危楼内居住的流动人口多达100余人,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极易群死13群
8、伤。绝大多数村庄房屋极度密集、连片,小道如肠,消防车、救护车均难驶入。不仅房屋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