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

ID:5281309

大小:464.7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_第1页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_第2页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_第3页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_第4页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2期2009年3月JoumalofXinyangNo瑚a1UrIiverSity(Philos.&S0c.Sci.Edit.)V01.29No.2Mar.2009·语言学研究-指示语了日刁、晤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邵军航(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摘要:指示语类委婉语是由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人称代词语义变异委婉语的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对于不属于同一心理领土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拉大心理距离的手段,而对于心理领土内的交际对象,信息

2、组织者往往采用缩小心理距离的手段。过去时态是距离性的,而时态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心理距离拉大,以表示不冒犯信息接受者的心理领土而达到委婉的。关键词:委婉语;指示语类委婉语;距离机制中图分类号:H3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旬964(2009)02旬101硝一、指示语类委婉语指示语包括空间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时问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语篇指示语。而指示语类委婉语主要是通过人称指示语和时问指示语中的时态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第一人称包括讲话者;第二人称包括听话者;而第三人称既不包括讲话者,又不包括听话者n]14州2瑚。第三人称和第

3、一、第二人称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话语事件中的具体参与者【3]638。人称代词有其特定的指示对象和指示功能,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表达的需要,常变换使用人称代词。单复变换是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内容或复数形式表示单数内容;异称变换足将第一人称用作第二、第三人称,或将第二人称用作第一、第三人称;或将第三人称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人称变换的目的可能是多样的,如有的是为了委婉,有的是为了避免表达的单调枯燥,有的则是为了转换视角。(1)小芹板起脸来说:“金旺哥!咱们以后说话规矩些!你也是娶媳妇的大汉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2)宝钗见他睁开眼说

4、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昕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例(1)中的“咱们”指的是金旺哥,替换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例(2)中的“人”是第三人称,是“人家”的简略用法,此处相当于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我”;“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此处却表示讲话人自己。有时,当某人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们在向对方表示不满时,不直接用第二人称单数形式来指示对方,而是采用第三人称不定指的形式;或采用三称单数形式

5、来表明一个大家都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来表示对听话者的隐性的指责。如:(3)Somebodydidntcleanupafterhimse比(4)Eachpersonh鹊tocleanupmerhimorher-seK另一种委婉手段是用三称指示语来指示交际对象或交际中所提及的对象,以避免直接使用第二人称“你”、听者或被提及对象的名字,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名字禁忌。根据三纲五常的规定,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高,他的名字对于地位低的人来说是一种禁忌,要采用尊称,或采用变通手法以避免直呼其名。因此,我们在中国的小说中经常遇到“f也/她爹”

6、、“孩子他/她爹”、“f也/她叔”、“他她大爷”、“孩子彬她娘”、“缈她姑”、“彬她嫂子”。因为这种称呼方式是通过三称指示代词构成的,我们将其称为三称社会指示语类委婉。如:(5)武松当下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那妇人向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杀奴家。”(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收稿日期:2008-11.26作者简介:邵军航(1967·),男,河南开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101·万方数据第29卷第2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例(5)中的“叔叔”是潘金莲称呼武松的。虽

7、然潘金莲和武松见面时没有孩子,她也是按照习惯,用自己孩子的称呼来称呼武松,即自己的小叔子。时间指示语类委婉语主要体现在过去时态的非过去用法上。动词过去时态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行为或存在的状态【4”14416【5]258鲫,但在有些情况下英语过去时态不表示过去,而是表示现在和将来。人们一般将这种不表示过去行为或状态的过去时态分为三类‘6]1盯。188【7]149454。第一类为时态呼应所要求的时态后移(backsh洫),即在间接引语中,主句的谓语动词为转述性动词(reponingverb),表示对别人言语的转述,用过去时态。尽管转述的内容是现

8、在的情况,表示转述内容的从句的动词也要采用过去fi于。这就是时态一致性的要求。第二类为假设性过去时(hypotheticalp鹊t),也称为非真实性过去时态(un-realityorcoun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