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世纪通用文书大全(5)-吕后宣-华龄出版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世纪通用文书大全(第五篇)吕后宣主编华龄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新世纪通用文书大全ꄯ吕后宣主编.———北京:华龄出版社,2000.5ISBN7-80082-883-2Ⅰ.新⋯Ⅱ.吕⋯Ⅲ.文书-手册Ⅳ.H152.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60736号新世纪通用文书大全吕后宣主编出版发行:华龄出版社(北京市西城区大红罗厂街乙3号)邮编:(100034)经销:新华书店印刷:北京市王史山胶印厂787×1092毫米32开6.25印张135千字2000年5月第1版2000年6月第1
2、次印刷印数:1-3000册ISBN7-80082-883-2ꄯG·364定价:19.60元(全一卷)目录第一章书刊报纸类⋯⋯⋯⋯⋯⋯⋯⋯⋯⋯⋯(1)第一节序、跋⋯⋯⋯⋯⋯⋯⋯⋯⋯⋯⋯⋯(1)第二节出版说明⋯⋯⋯⋯⋯⋯⋯⋯⋯⋯⋯(8)第三节内容提要⋯⋯⋯⋯⋯⋯⋯⋯⋯⋯⋯(12)第四节凡例⋯⋯⋯⋯⋯⋯⋯⋯⋯⋯⋯(16)第五节消息⋯⋯⋯⋯⋯⋯⋯⋯⋯⋯⋯⋯(23)第六节通讯⋯⋯⋯⋯⋯⋯⋯⋯⋯⋯⋯(39)第七节报告文学⋯⋯⋯⋯⋯⋯⋯⋯⋯⋯⋯(55)第八节编者按⋯⋯⋯⋯⋯⋯⋯⋯⋯⋯⋯⋯(68)第九节报纸广告⋯
3、⋯⋯⋯⋯⋯⋯⋯⋯⋯⋯(73)第十节杂志广告⋯⋯⋯⋯⋯⋯⋯⋯⋯⋯⋯(83)第二章广播电视类⋯⋯⋯⋯⋯⋯⋯⋯⋯⋯⋯(89)第一节广播稿⋯⋯⋯⋯⋯⋯⋯⋯⋯⋯⋯⋯(89)第二节电视新闻稿⋯⋯⋯⋯⋯⋯⋯⋯⋯(108)第三节影视评论⋯⋯⋯⋯⋯⋯⋯⋯⋯⋯(115)第四节广播广告⋯⋯⋯⋯⋯⋯⋯⋯⋯⋯(126)第五节电视广告⋯⋯⋯⋯⋯⋯⋯⋯⋯⋯(135)第一章英文信的书写⋯⋯⋯⋯⋯⋯⋯⋯⋯(141)第一节一般英文信的书写方法⋯⋯⋯⋯(141)—1—第二节英文申请信⋯⋯⋯⋯⋯⋯⋯⋯⋯(146)第三节英文推荐信⋯⋯⋯⋯
4、⋯⋯⋯⋯⋯(150)第四节英文感谢信⋯⋯⋯⋯⋯⋯⋯⋯⋯(153)第二章英文电报和电传⋯⋯⋯⋯⋯⋯⋯⋯(155)第一节英文电报⋯⋯⋯⋯⋯⋯⋯⋯⋯⋯(155)第二节英文电传⋯⋯⋯⋯⋯⋯⋯⋯⋯⋯(177)第三章英文便条和收据⋯⋯⋯⋯⋯⋯⋯⋯(216)第一节英文便条⋯⋯⋯⋯⋯⋯⋯⋯⋯⋯(216)第二节英文收据⋯⋯⋯⋯⋯⋯⋯⋯⋯⋯(219)第四章英文通知、启事和海报⋯⋯⋯⋯⋯⋯(224)第一节英文通知⋯⋯⋯⋯⋯⋯⋯⋯⋯⋯(224)第二节英文启事⋯⋯⋯⋯⋯⋯⋯⋯⋯⋯(229)第三节英文海报⋯⋯⋯⋯⋯⋯⋯⋯⋯⋯
5、(232)第五章英文证明书⋯⋯⋯⋯⋯⋯⋯⋯⋯⋯(238)第一节病情证明书⋯⋯⋯⋯⋯⋯⋯⋯⋯(238)第二节学业成绩证明⋯⋯⋯⋯⋯⋯⋯⋯(238)第三节学历证明书⋯⋯⋯⋯⋯⋯⋯⋯⋯(239)第四节学位证明书⋯⋯⋯⋯⋯⋯⋯⋯⋯(241)第五节公证书⋯⋯⋯⋯⋯⋯⋯⋯⋯⋯⋯(241)—2—第五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及释义新世纪通用文书大全第一章书刊报纸类第一节序、跋一、序、跋的含义和种类第序,也称绪、叙,是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通常要简洁叙述该书的写作缘起、内容特点、体例等。始于西汉司五马迁《史记·太史
6、公自序》。班固有《汉书·叙传》,杨雄有篇《法言序》,读书先读序。它是该书的“导游”,引导读者对全书有个概括的了解。跋,也称题跋、跋尾、后序、书后等。是写在文后、书后的文字。明代徐师曾说:“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文体明辨》)跋,最早见于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这些“跋尾”若干篇,均为对碑文的考订文字。序文大致可分成两类:(1)作者自序;(2)他人作序。跋一般可分成两类:
7、(1)学术性的,如考订书、文、—1—书刊报纸类画、金石碑文的源流、真伪等;(2)评介式的,对该书的评论介绍。二、序、跋的写法自序,一般要介绍该书的写作原因、过程,重点叙述它的特点、价值,给读者一些后示性的话题、导语。有的一、二百字,有的洋洋万言,酌情而定。《围城》作者钱钟书的自序极简洁,他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同时,说明此书所以面世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有关。而唐兰的《古文字学导论
8、》的自叙,则把写书的目的、过程详细地第告诉给读者,还指明了自己独有的治学方法。有的以文代一序,论述该书研究对象及有关问题。如《孔子评传》作者匡亚明的《对孔子进行再研究和再评价》讲了两个问题,一是章如何理解“从孔子到孙中山”这段话,二是对孔子再研究和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其中又论述了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问题,占有和消化资料问题,对孔子思想的三分法问题等。刘白羽为自己的散文集《芳草集》写的序,开头简要说明这个集子是“1978年至1981年间”写的,着重谈了对散文创作的理解,谈到“艺术在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