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_董秀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总第79期)*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董秀芳提要本文分析“谁知道”和“别说”这两个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和功能,指出它们作为话语标记是词汇化的结果,并概括了话语标记形成中的一些规律。通过词汇化形成话语标记的过程是话语中经常连用的成分的组块化与一体化,其意义是话语意义的规约化和语义化。汉语的话语标记很多都来自包含动词性成分的结构,其最初的句法位置可以在小句首,也可以在小句末。话语标记倾向于保持自由的地位,不发生粘着化,在语形上可以存在变体形式。从话语标记的形成可以看到词汇化与语法化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可以有一致的演变结果,也可
2、以在同一语言形式上相继进行。关键词词汇化话语标记规约化语用推理一引言根据Schiffrin(1987)、Fraser(1996、1999)、Traugott&Dasher(2002)等研究,话语标记(discoursemarker),也称话语联系语(discourseconnectives),是指序列上划分言语单位的依①附成分。话语标记并不对命题的真值意义发生影响,基本不具有概念语义,它作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指示前后话语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它标志说话人对于话语单位之间的序列关系的观点,或者阐明话语单位与交际情境之间的连贯关系。话语标记也可
3、以表明说话人对所说的话的立场和态度,或者对听话人在话语情景中的角色的立场或态度。话语标记具有主观性(subjectivity)(对“主观性”的介绍参看沈家煊,2001a)和程序性(procedural)。(Traugott,1995、1997;Traugott&Dasher,2002)话语标记之所以具有主观性,是因为话语标记反映了说话人对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话语单位与语境之间的关系的主观认识。所谓程序性,是指话语标记表达的是程序意义(proceduralmeaning)。程序意义是与概念意义(conceptualmeaning)相对的。区分概念和
4、程序的认知基础是基于表征和运算,编码概念意义的语言形式影响断言(assertion)的内容,它构成概念表征成分。编码程序意义的语言形式则是表示如何在推理中运用和处理这些概念表征。(参看朱铭,2005)话语标记并不影响命题的真值,而只是影响对于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因此表达的是程序性意*作者曾就话语标记的一些问题请教过吴福祥先生,就一些例子的语义请教过王洪君、李娟两位老师,学友陈前瑞、张和友对文章的初稿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50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义。话语标记是就语言形式的功能而言的,与语类并不具有对应关系,副词、连词、感叹词
5、和一些插入语性质的短语等都可以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话语标记在句中的位置因语言而异,一般可以出现在句首、句尾、句中第二的位置。(Traugott&Dasher,2002:156)吴福祥(2005a)指出,汉语的话语标记研究相对滞后,这应该成为以后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展开的一些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已经做出了一定数量的个案分析。研究发②现,汉语中一些话语标记是词汇化的结果。如“对了、好了、行了、算了、我说”(董秀芳,2004a)、“完了”(高增霞,2004a;李宗江,2004)、“我看、你看”(曾立英,2005;陈振宇、朴珉秀,2006)、“回头
6、”(高增霞,2004b;李宗江,2006)、“不是”(刘丽艳,2005)、“你知道”(刘丽艳,2006)等。这类话语标记形式的存在表明话语标记是在自然话语语流中一些高频连用③成分的并合与规约化(conventionalization)。以上的研究大都是揭示某个具体的话语标记的功能及形成过程,这些研究还比较分散,尚未对汉语话语标记形成过程中的规律性的东西④做出概括,本文准备在这方面做一番努力。本文首先对两个以往还未被研究过的话语标记的形成及其功能做个案分析,然后再总结其中的规律,在做概括时也综合考虑到了以往文献中对另外一些话语标记的描写。二个案分析
7、一:“谁知道”的词汇化和话语标记功能的产生在现代汉语中,“谁知道”是一个主谓短语,但也同时发生了词汇化和语法化,成为一个多义形式,具有情态功能,也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在共时状态下排比“谁知道”的不同用法,我们可以推测出“谁知道”的发展轨迹。作为短语的“谁知道”的例子如下(采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出处从略):(1)讲到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时,王云坤问,你们当中谁知道“三大一强”指的是什么?在这个例子中,“谁知道”是主谓短语,出现在普通的特指疑问句中。其中“知道”是句子的主要动词。(2)还不快去问问谁知道她的住址。以上句子中的
8、“谁知道”处于间接疑问句中,其语义解释与直接疑问句相似。(3)死要面子,逞能硬灌的,最常见,个中体会,谁难受谁知道。以上例中,“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