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甲钻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作者:蔡红莉杨敏邵良符建【摘要】目的观察甲钻胺(弥可保)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囤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周
2、韦1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甲钻胺联合丹红注射液)50例,对照组(甲钻胺)50例(2组均严格控制血糖),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对腓神经、正中神经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程度比较,差异亦有统
3、计学意义(P<0.05)o结论甲钻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伟I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关键词】甲钻胺;丹红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Z—,发生率高达60%〜90%。糖尿病周伟I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使患者产生麻木、疼痛筹感觉及运动障碍,甚至下肢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和提高具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生活方式、营养过剩、机体功能下降等因索,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例越來越高。近1年来我们应用甲钻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
4、0例,且与对照组比较,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807〜200907住院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具有下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⑴出现肢体运动、感觉神经病变症状,如痛、温觉过敏与迟钝、麻木、末端朿缚感、手足袜套感、烧灼、刺疼、钝疼、撕裂疼、肌无力、走路不稳脚似踏海绵感等。(2)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3)糖尿病神经性膀胱表现,如排尿怵]难、尿不尽等。(4)肌电图检查显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障碍,B超检查显示膀胱残余尿量增加。(5)除
5、外其他原因所致周用神经病变。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及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不能入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5〜95岁,糖尿病病程3〜32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8个月〜14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5〜91岁糖尿病病程2~34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6个月〜13年。血脂、血压、血糖控制较满意。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诸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上述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即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常规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
6、联合治疗组给予甲钻镀(H本卫材公司,商詁名为弥可保)2吨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屮静滴(避光),1次/d;丹红注射液(荷泽步长制药公司)40ml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对照组仅给予甲钻鞍(治疗用法、用量同联合治疗组)。2组治疗均以14d为1个疗程,间隔1周,连续使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不使用其他影响血流变化的药物。1.3观察指标在对比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包括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出汗、发热、腹泻、排尿障碍等。使用口本光电肌电诱发电位仪(MEB-9200K)测定治疗前后腓神经、正中神经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疗效判
7、定为显效:四肢感觉障碍、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触觉、腱反射减退明显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改善;有效:四肢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触觉、腱反射减退有所恢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2]。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作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项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x2检验。2结果2.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2组患者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2.2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见表2。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8、P<0.052.3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仅1例出现胸闷,1例出现头晕,均经休息吸氧处理示症状好转,完成疗程。3讨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uby等[3]报道约30%住院糖尿病患者和20%社区糖尿病患者患有此病,年发生率约为2%,老年人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群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日前,公认的有6大学说,即:血管学说、代谢性学说、免疫学说、神经营养因子学说、蛋白合成及轴突转运学说、基因学说[4],而血管和代谢学说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占主导地位。其中主要原因为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界常造成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