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

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

ID:52743204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0

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_第1页
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_第2页
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_第3页
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_第4页
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患者采用浅刺综合疗法与60例纯针刺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综合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88.3%o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o结论: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本病效果显著。【关键词】电针疗法;频谱治疗;浅刺夹脊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以腰腿痛为主症的常见病。笔者自2000年来采用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疗效,同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0例腰椎间盘突出者,均系门诊2000年3月〜2006年9月病人,经CT

2、确诊。综合治疗组(120例)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d,最长5年;按突出部位分:L4/5节段58例,L4/5、S1节段42例,L3/4节段20例。对照组(60例)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6岁。病程1W〜5年,L4/5节段32例。L4/5、S1节段28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病诊断标准[1]。①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②腰痛向臀及下肢放射或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部分患者腰部活动受限。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④腰椎CT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2治疗方法2.1.浅刺夹脊穴①取穴:取

3、病变椎间盘的夹脊穴,酌情取患例膀胱经脸穴,如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秩边、委中等。②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穴区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5寸华佗牌不锈钢针,直刺病变椎体至皮下。环跳、秩边等穴选用1寸〜3寸华佗牌不锈钢针直刺,而后各针分别接G6805治疗仪,采用连续波,频率为200次/min,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e2.2频谱治疗电针同吋用周林频谱治疗仪照射相应病变椎体,距离以患者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20mino以上二法均每日一次,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IW,酌情行第二疗程。治疗组采用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对照组选穴同治疗组,治疗方法同一般常规针刺法。3疗效观察1.1疗效标准参

4、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50°-70°;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3.2治疗结果表1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比较(略)由表1可见: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3%o经统计学检验,x2=5.203,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证”,主因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损伤,致脉络闭阻,经脉不通而致疼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机械受压和炎症共同所致。突出物的机械受压和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神经根缺血;由破裂组织产生的化学刺激和自身免疫反

5、应引起神经根炎症;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加重神经根炎性水肿,提高对疼痛的敏感性。而局部浅刺夹脊穴,患者无针感,在舒适状态下,肌肉由紧张转为松驰,因而有利于膨出的纤维环回纳。《灵枢•官针》篇屮毛刺、半刺、浮刺、直针刺等亦是以浅刺为主,注重皮部,即时即效。当今学者认为浅刺后能提高痛阈,其镇痛作用可能与神经系统调节和体液因素的影响有关,待进一步研究[2]。浅刺法正是针对本病的病机,很好地调畅了皮部络脉的营卫气血,活血散瘀通络。明•杨继洲指出“百病所起,皆于荣卫,然后淫于皮骨筋肉之治在其屮矣”。故可应用浅刺法以“刺一卫出气”,激发人体经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再加之电针疏密波

6、解痉、止痛、消肿,频谱的温热消炎,更加强了上述作用。综上所述,浅刺夹脊穴加电针、频谱治疗艘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它不但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或减轻了神经受压情况,而II缓减腰部肌肉紧张,相对松驰了椎间隙,有利于膨出的纤维环回纳,标本兼治,达到治愈目的。【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2]吴扬扬.廖静平.浮针刺法治疗膝关节疼痛[J]•中国针灸,2005,25(4):2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